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麻的意思、草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麻的解释

犹草诏。 唐 宋 时用黄白麻纸写诏书,故称。《旧唐书·韦弘景传》:“ 普润 镇使 苏光荣 为 涇原 节度使, 弘景 草麻,漏敍 光荣 之功,罢学士,改司门员外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晋公 自 保信军 节度使知 江寧府 ,召为参知政事。中书以 丁 节度使召学士草麻,时 盛文肃 为学士,以为参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 丁 甚恨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 唐 宋 优重词林,最为清秘,凡制誥草麻外,一切机务,皆与商榷,故其品为高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麻是古代文书制度中的专称,指用黄麻纸起草的朝廷诏书。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唐宋时期,因诏书专用黄麻纸书写而得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一、植物属性本义

“草”指草本植物,“麻”为桑科纤维作物,二者组合可指代未经加工的草本麻类原料。这一释义与《说文解字》中“麻,枲也”的注解相印证,反映古代纺织原料的原始形态。

二、文书制度引申义

在唐宋官制中特指翰林学士起草诏书的行为。《宋史·职官志》载:“翰林学士掌内制,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皆用白麻;其余则用黄麻,谓之草麻。”此处“草”作动词,指诏书的起草过程,“麻”即书写载体黄麻纸。该制度延续至明清,成为中国古代文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草麻”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草麻(cǎo má)指唐宋时期用黄、白麻纸起草诏书的行为。该词由“草”(起草)和“麻”(诏书用纸材质)组合而成,代指撰写官方诏令的流程。


历史背景与应用

  1. 诏书材质
    唐宋时期,诏书专用黄、白麻纸书写,故称起草诏书为“草麻”。这种用纸制度体现了皇权的庄严性。

  2. 文献例证

    • 《旧唐书·韦弘景传》记载,韦弘景因起草诏书时遗漏功臣功绩被贬职,说明“草麻”是官员的重要职责,需严谨对待。
    •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提到,参知政事的任命需由学士“草麻”,进一步印证其制度性。

“草麻”一词反映了古代文书制度的规范性,专指在特定材质上起草诏书的官方行为。其历史用例多与官员职责、政治事件相关,是研究唐宋文书史的重要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端半两保守犇流逼切裁衣惨惶笞责传嬗蠢夯出神入化出头椽儿先朽烂鉏耰单红帖登高而招二溟放虎遗患蜂须赶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怀着鬼胎话路环节搅动借迳机偶居民点看得刻不容松连屐令士路途蒙陋佩琚评价叵奈千里莼千酿谦抑青曾秋千缺望区区碌碌三房砂布烧煿审查是非之心衰耗熟字肆侮蒐罗讨惹厌团凤駾喙脱发稳妥窝窝蹩蹩谢游桥惜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