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6*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水监汉语 快速查询。
“水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水监”中的“监”通“鑑”(即“鉴”),意为镜子。因此,“水监”字面指以水为镜,比喻通过观察水面倒影来审视自身或事物。这一用法源自《尚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意为“人不应以水为镜,而应以民意为镜”。此处的“水监”强调通过自然现象反思自身,具有哲学和道德层面的引申意义。
“水监”也指古代掌管水利的官职或官署,其职责包括:
“水监”既可表达以水为镜的自我省察,也指古代水利管理体系中的官职或机构。两种含义均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丰富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尚书》《农政全书》等文献。
《水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水”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液体,特指用于人类生活和其他用途的天然水源;“监”则意味着监察、监管的意思。因此,《水监》一词可以理解为对水资源的监察和管理。
《水监》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而“⺆”是监的部首,表示与监察和管理有关的意义。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水监》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1。
《水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水文官就是负责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的官员,他们负责水源考察、灌溉、河道治理等。因此,《水监》一词可以理解为古代监察和管理水资源的官员。
《水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水监”。
根据研究,古代写《水监》的汉字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具体写法因时代和地区而异。一种可能的写法是“水監”,監为古代字体,表示与监察和管理有关的意义。
1.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加强对《水监》的力度。
2. 水监官员定期巡查水库和水源地,确保供水安全。
1. 水利监察:负责监察水利工程的机构或部门。
2. 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的规划、配置、利用等进行管理和监控。
1. 水政:指的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行政机构或部门。
2. 水利监测:用于监测水资源状况和水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 水乱:指的是缺乏管理和监督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混乱。
2. 水质问题:指的是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和疾病菌等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