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袭封的意思、袭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袭封的解释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东观汉记·丁鸿传》:“父 綝 从征伐, 鸿 独与其弟 盛 居,怜 盛 幼小,而共寒苦。及 綝 卒,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年六岁,袭封 豫寧侯 。”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袭封,谓世代授此官也……如 孔子 之后,世封衍圣公;如 周世宗 之后, 柴氏 世封崇义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雪睿王冤》:“ 纯皇 夙知二王功高,於 乾隆 戊戌特命復 睿王 封爵,令其五世孙 淳颖 袭封,并命配享太庙。”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袭封”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袭封(拼音:xí fēng)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辈的封爵。这一制度常见于中国古代,通过世袭方式延续家族的政治地位与特权。


详细解释

  1. 制度背景
    在封建社会中,封爵是帝王对功臣或宗室的赏赐,爵位通常伴随封地和特权。袭封即后代子孙继承这些封爵,如“衍圣公”(孔子后裔)、“豫宁侯”等称号的世袭。

  2. 历史案例

    • 唐代李渊(唐高祖)七岁袭封“唐国公”,后成为开国皇帝。
    • 元朝灭亡后,西藏世袭封主卜纳剌归顺明朝,延续封爵。
  3. 与“袭爵”的关系
    “袭封”与“袭爵”含义相近,均指继承爵位,但“袭封”更强调封地或封号的延续性。


常见误解

部分词典(如、2)将“袭封”解释为“突袭夺取封地”,可能与字面拆分“袭”(袭击)和“封”(封地)有关,但这一解释缺乏广泛历史文献支持。主流含义仍以“世袭封爵”为主。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东观汉记》《朝野类要》等文献,或查看、6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袭封的意思

袭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接受封爵、被授予官职,封为贵族。

拆分部首和笔画

袭封的拆分部首是衣字旁,分别由“衣”和“寸”两个部首组成。

袭封的笔画总数为14画,其中“衣”的笔画数为6画,“寸”的笔画数为4画。

来源

袭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法》一书中,用来指授予贵族封爵的仪式。

繁体

袭封的繁体字为「襲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袭封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袭可以写为「习」,封可以写为「封父」等等。

例句

1. 他凭借卓越的才能被袭封为大将军。

2. 袭封贵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和仪式。

组词

袭取、袭击、封号、封赏、封爵等。

近义词

册封、授爵、封爵等。

反义词

解封、开封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