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大风吹倒梳粧楼。”
(2).古迹名。即 梳妆台 。亦省称“ 梳粧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偶语追 铜雀 ,无聊问 柏梁 。豫游推插柳,胜蹟是 梳粧 。” 吴翌凤 笺注:“《日下旧闻》引《张太岳集》:皇城北苑中有 广寒殿 ,相传以为 辽 萧后 梳粧楼 。”参见“ 梳妆臺 ”。
“梳妆楼”一词的含义可从文学意象和古迹实体两方面解释,具体如下:
基本含义
“梳妆楼”原指古代女子居住或梳妆的楼房,后演变为成语,比喻女子整理仪容的场所或妆容本身。例如《红楼梦》中“大风吹倒梳妆楼”即用此意。
文化引申
该词常被用于诗词中,既指代具体建筑(如宫廷女子的妆楼),也象征女子对美的追求,如“因象为名本形似”等诗句。
河北沽源梳妆楼
位于河北省沽源县,为元代墓葬建筑,墓主是忽必烈外孙阔里吉思。其建筑特色为全砖结构,无木料,顶部曾饰有琉璃瓦,现为重要考古遗址。
邯郸梳妆楼遗址
位于邯郸赵苑公园,相传为赵武灵王时期宫女梳妆之地,现存夯土台基,面积达72公顷,是战国至汉代赵王宫苑的组成部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遗址的考古细节,可查阅相关考古报告或地方志文献。
《梳妆楼》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古代女子化妆的地方。在古代,梳妆楼通常是富贵人家的建筑物,有专门用来化妆打扮的房间。
《梳妆楼》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汉字:梳(shū)和妝(zhuāng)。其中,梳的部首是木,具有7个笔画;妝的部首是女,具有12个笔画。
《梳妆楼》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代女性重视容貌,梳妆楼则是她们打扮的地方。在这里,女性可以梳妆打扮,增添自己的美丽。
《梳妆楼》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梳妝樓」。
在古代汉字中,「梳妆楼」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具体古代写法的信息并不容易找到,因为汉字的写法已经发生了多次改变,许多篆刻字和隶书字体逐渐变得不再通用。
1. 她从《梳妆楼》里走出,容光焕发,美丽动人。
2. 春日的阳光洒在《梳妆楼》上,整个楼房显得格外娇艳。
与《梳妆楼》有关的组词:
1. 梳妆台
2. 梳妆间
3. 梳妆镜
4. 梳妆品
5. 梳妆师
与《梳妆楼》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化妆室
2. 化妆房
3. 打扮室
4. 编发楼
5. 装束楼
与《梳妆楼》相反意思的词汇有:
1. 原始住所
2. 男性专用房间
3. 脏乱室
4. 不修边幅
5. 不打扮的地方
班禄煏爆不知天高地厚承奉诚虔承天命嗤黜踟蛛篪竹楚莲欓子等闲间点见笛牀斗柑遁乐鄂足飞渡缝缉服毙羹献呱唧逛灯锢籍会宁混沌不分昏坎将顺其美浄都金衣丹积竹涓缕抗殿课草柯则历聚领览履任马鞍鞽炮子栖毫轻齎青离凄如三笴沙版少数派嗜痂受计树耳说道司官随带随遇太乙铁门僮锦硙磨痫眩枭视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