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麻布袋。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綀囊”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綀囊(拼音:shū náng)指粗麻布制成的袋子。该词属于古代汉语用词,现代使用较少。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齐天乐·秋思》中曾写道:“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此句通过“綀囊”与萤火虫的意象,描绘了秋夜读书的清寂场景,侧面反映古代文人简朴的生活状态。
其他含“囊”的古代词汇如“縢囊”(丝帛袋)、“鞴囊”(皮制鼓风器)等,材质和用途各有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诗词集。
《綀囊》(shū n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一种装有细绳和缝针等物品的囊袋或盒子,常用于缝纫和刺绣。
《綀囊》的左边部首是“糸”(绳子),右边部首是“囗”(围墙)。这个词共由12个笔画组成。
《綀囊》一词在古代源于织染业。织布时需要用细绳来固定线头,所以细绳和缝针等器具被放入一个囊袋中以便携带和储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綀囊》。
繁体字的《綀囊》为「綀囊」,其中「綀」字的右边部首为「糸」。
在古代汉字中,綀囊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綀」字的上部是「车」,下部是「糸」、「几」和「人」,而「囊」字中的「囗」部首则由更多的横线组成。
她把绣花针和线放在《綀囊》里,方便携带。
组词中可以使用《綀囊》的词语有:綀囊子(指较小的绣花针盒),綀囊针(一种特制的绣花针)。
《綀囊》的近义词包括:针线盒、绣花包、刺绣袋等。
《綀囊》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可以使用一些与缝纫和刺绣无关的词语作为反义词,例如:空盒、信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