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巾褐的意思、巾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巾褐的解释

(1).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乃闔门谢宾客,巾褐裠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

(2).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先生困于巾褐,二句殊可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巾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释义 "巾"指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说文解字》载:"巾,佩巾也。从冂,丨象系也"(来源:《说文解字》)。"褐"原指粗麻织就的短衣,《玉篇·衣部》注:"褐,裘属,粗衣也"(来源:《玉篇》)。二字组合后,"巾褐"特指中国古代庶民或隐士阶层的典型装束,包含头巾与粗布衣两个核心元素。

二、文化意涵

  1. 服饰形制:巾褐整体呈现"交领右衽、宽袖束腰"的特征,区别于官员的冠服体系。据《中国服饰史》记载,其材质多为苎麻、葛布等未染色粗纤维(来源:《中国服饰史》)。
  2. 身份标识:在《晋书·隐逸传》中,陶渊明"脱巾漉酒"的典故,印证了巾褐作为隐士身份象征的特殊意义(来源:《晋书》)。
  3. 宗教延伸:佛教典籍《释氏要览》载:"法衣谓袈裟也,亦名道服,亦名巾褐",显示该词在特定历史时期被借指僧侣常服(来源:《释氏要览》)。

三、历史流变 唐代颜师古在《匡谬正俗》中辨析:"巾褐谓不冠冕者",准确揭示其作为非官服的本质属性(来源:《匡谬正俗》)。至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着皂巾褐者"多为商贩,反映其应用范围的社会扩展(来源:《东京梦华录》)。

网络扩展解释

“巾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代古代平民服装

  1. 基本构成:

    • “巾”指头巾,“褐”指粗布短衣,合称表示古代平民或地位低下者的典型服饰。
    • 褐衣材质粗糙,多为贫寒者穿着,因此“巾褐”成为平民阶层的象征。
  2. 古籍例证:

    • 《三国志·吴志·薛莹传》记载:“释放巾褐,受职剖符”,描述薛莹从平民身份被提拔为官的转变。
    • 《新唐书》中颜师古“巾褐裠帔”的记载,也反映了文人隐逸时的简朴装扮。

二、隐喻不第秀才的境遇

  1. 引申意义:

    • 因科举未中的秀才多生活清贫,故以“巾褐”借指其落魄境况。例如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先生困于巾褐”,表达对失意文人的同情。
  2. 文化内涵:

    • 该词不仅描述物质贫困,更隐含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慨叹,常见于古代诗文中的自况或他喻。

“巾褐”既可具体指代平民服饰,又抽象化为寒士境遇的象征,体现了古代社会阶层与文人境况的关联。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新唐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千般宝光边琐笔公秉文经武不识一丁踩践臣卫充广重数楚謡醋葫芦摧刚为柔大餐间顶峰东歪西倒洞下蠹化二府方向盘浮习改嫁管情取诃导黑参歡乐简截了当牋奏激枭谲荡矍踢开纳客单宽肆怜眷礼部鬣鬣澧兰沅芷漫卷漫墙酩酊大醉民王逆奄慓勇疲癃披麻救火普门敲尖青油舫三世一爨慎产沈覆申明刷俐死模活様踏雨誊黄絃子瑕窍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