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句的意思、倒句的详细解释
倒句的解释
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杜甫 《望岳》诗“盪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清 仇兆鳌 注:“ 杜 句有上因、下因之法:盪胸由於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眥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桑柔篇》:‘大风有隧,有空大谷。’言大风则有隧矣,大谷则有空矣。今作‘有空大谷’,乃倒句也……《史记·乐毅传》:‘ 蓟丘 之植,植於 汶 篁。’索隐曰:‘ 蓟丘 , 燕 所都之地也。言 燕 之 蓟丘 所植,皆植 齐王 汶上 之竹也。’按:此亦倒句;若顺言之,当云‘ 汶 篁之植,植於 蓟丘 ’耳。” 清 俞樾 《上下文同字异义例》:“‘已兹酒,惟天降命,’此二句乃倒句,犹言‘惟天降命止此酒’。”
词语分解
- 倒的解释 倒 ǎ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正顺 倒 à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转或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倒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通过颠倒句子成分的正常顺序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常见于古诗文及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倒句指将句子中的词、词组或短语顺序颠倒,形成与常规语序相反的句式。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尤为常见,主要服务于押韵需求或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核心作用
- 韵律调整:如《诗经·桑柔》中“大风有隧,有空大谷”,原意应为“大谷有空”,倒置后实现押韵效果。
- 强调重点:杜甫《望岳》中“盪胸生曾云”实为“曾云生盪胸”,通过倒置突出云雾激荡胸臆的画面感。
- 增强艺术性:通过非常规语序营造陌生化效果,如《史记·乐毅传》中“蓟丘之植,植於汶篁”,倒置后强化了植物移植的对比意象。
三、与倒装句的异同
两者都涉及语序调整,但存在细微差别:
- 倒句:特指古代诗文中的倒置现象,属于文学修辞范畴。
- 倒装句:现代汉语语法概念,包含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多种类型。
四、典型示例
原文倒句 |
正常语序 |
出处 |
有空大谷 |
大谷有空 |
《诗经》 |
盪胸生曾云 |
曾云生盪胸 |
杜甫《望岳》 |
植於汶篁 |
汶篁之植 |
《史记》 |
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书疑义举例》等文献中有系统论述,体现了汉语表达的灵活性。如需了解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沪江词典提供的详细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将原本的词句或语序颠倒过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拆分部首和笔画:《倒句》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共有9画。
来源:《倒句》这个词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它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被用于诗词、歌谣等形式的作品中。
繁体:《倒句》的繁体字写作「倒句」。
古时候汉字写法:《倒句》的古代汉字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他在雨中倒句行走,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倒句》没有特定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