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察院的意思、察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察院的解释

(1). 唐 监察御史的官署名。《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有三院:御史侍御史谓之臺院,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监察御史谓之察院。”

(2). 明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 清 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即日香汤沐浴,换了衣履,送在军卫供给,申文报知察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副浄]席设何处?[外]设在察院公署。”

(3). 明 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 明 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职权与 汉 刺史相似。因为巡按全衔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故称为“巡按察院”,简称“察院”。《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看罢状词。他一向原晓得 新都 杨僉事 的恶蹟著闻,体访已久,要为地方除害。”

(4).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要下察院去考童生,这些小厮们若带去巡视,他们就要作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察院是中国古代中央监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朝代具体所指略有差异,核心职能均为监察百官、肃正纲纪。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一、历史制度中的察院

  1. 唐宋时期御史台的下设机构

    唐代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察院设监察御史若干,品阶虽低但职权广泛,负责"分察百僚,巡按郡县"(《唐六典》),可独立弹劾地方官吏并参与司法审判。宋代沿袭此制,察院监察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刑狱"之责,常受命出使地方巡察。

  2. 明清都察院的组成部分

    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道称"某某道监察御史署",俗称察院)。清代延续此制,察院成为监察御史办公场所的代称。其职能包括稽查六部文书、监察地方考试、巡视盐政漕运等,兼具行政监督与司法复核权。

二、现代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定义:

察院(chá yuàn)

① 唐宋御史台下属机构,掌监察纠劾之事。

② 明清时期都察院及其下属监察御史衙门的通称。

权威来源参考:

  1. 《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制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明史·职官志二》关于都察院职能的记载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电子版:www.hanyudacidian.cn(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官网,释义可查)

网络扩展解释

“察院”是中国古代行政体系中与监察相关的机构名称,其含义和职能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察院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弹劾及司法审判,体现权力制衡与公正治理。

二、朝代职能演变

  1. 唐代

    • 隶属御史台,为三院(臺院、殿院、察院)之一,监察御史的官署机构,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2. 明清时期

    •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职能扩展至全国监察,并设置巡按御史,赴各省“察吏安民”,类似汉代刺史。
    • 清代延续此制,都察院下设五城察院(京城巡城机构)。
  3. 其他职能

    • 院试考场:因明代学政多由御史兼任,科举院试的场所也称“察院”。
    • 临时官署:御史出巡时,驻节办公的衙署亦称察院。

三、现代意义

“察院”一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代指古代监察制度,其核心理念(如权力监督)对现代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职能分析,可参考古代典章制度文献,如《新唐书·百官志》《明史·职官志》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蔕不计其数不能惨暗侧帽逞心驰牋蹉蹋蛋粉蟺蜎鼎分独摇萼片風沙负殿功率鼓手何幸花花面讲道假声急忿讥诮稷星犒牛窥覰立体流人洛口仓率财买卜猫儿房玫瑰饼门向抹眉头巾末戚慕仿内蕴挪动爬蛋跑红毛牵顿气煤悛惕曲学诐行设兵设诡省郎石崖石鱼湖守心署篆死胡同塌棵菜推尽荼苦沃心乌駮详允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