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漏言的意思、漏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漏言的解释

(1).泄漏密言或情况。《穀梁传·文公六年》:“ 襄公 死, 处父 主竟上事, 夜姑 使人杀之。君漏言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时 许 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自以孤负盟约,大愆迴期,寂不知闻,欲断其望,遥託亲故,不遗漏言。”

(2).引申为失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漏言”的汉语词典释义

“漏言”是一个汉语动词,指无意中泄露了不该说或不宜公开的话,多用于书面语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强调因疏忽或失误导致信息外泄,常见于正式场合或涉及机密、隐私的表述中。

从语义构成看,“漏”字本义为“液体或气体从孔缝透过”,引申为“遗漏、泄露”;“言”指言语、话语,二者组合后形成“不慎泄露言语”的核心含义。例如:“谈判中漏言关键条款,导致合作受阻。”

在用法上,“漏言”常与“不慎”“避免”“切忌”等词搭配,如“切忌漏言机密”。其近义词包括“失言”“泄密”,但“漏言”更侧重非主观故意性,而“失言”可能隐含失礼或错误。

权威来源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网络扩展解释

“漏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泄漏秘密或机密信息
    指无意或有意地将本应保密的话语或情况透露出去。例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提到“羣下不敢漏言”,即强调臣子对机密保持缄默。
    常见场景:涉及隐私、政治、商业机密等需保密的场合,如“因不慎漏言,导致计划外泄”。

  2. 引申为失言、说错话
    指在交谈中因疏忽或不当而说出不合时宜的内容。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以漏言获谴”,即因失言招致责罚。

二、词源与用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来看,“漏言”既指信息泄露的客观行为,也包含主观言语失误的意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波腾不世残灯末庙炒勺臣卫沉郁顿挫鸱夷厝怀殿陛地脂嘟嘟响鹅鞴风和日丽蠭蒙抚院钢刀篙梢规重矩叠顾享寒晩赫斯红土回采简称僭据击均即席卷甲束兵菊枕康盛悃恻略寝敛策离蠥鸣局墓志铭喃喃细语虐暑鹏鵾强取豪夺亲表青黛轻诋球艺入港上钓勝事折钱寿阳公主贪狼风套杯田服天下第一投阱下石土系无凭据献善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