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与的意思、施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与的解释

[grant] 给予恩惠、财物等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商人》

详细解释

亦作“ 施予 ”。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6*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 越 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卹宗亲,虽至倾匱,而施与不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 《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施与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施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主动给予他人财物或恩惠,通常带有帮助、周济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词义核心:指以财物或恩惠主动赠予他人,强调无偿性和善意性。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提到的“施与的人”与“受施的人”均因此行为获得幸福。
  2. 词性特点:动词,常搭配具体对象(如“施与贫困者”)。

二、用法与语境

  1. 古籍用例
    • 《韩非子》提到“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体现古代对施与行为的辩证思考。
    • 《三国志》记载鲁肃“性好施与”,说明该词常用于描述慷慨品性。
  2. 现代用法
    • 既可用于物质帮助(如捐款),也可用于精神层面(如施与关怀)。

三、相关辨析

四、文化内涵

施与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美德,如《后汉书》赞张奋“施与不怠”,反映儒家“仁爱”思想的实践。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施与》的意思

《施与》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给予、给与,当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物质、精神或其他方面的东西时,就可以使用这个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施与》的拆分部首分别为斤和勿,共有13画。

来源

《施与》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源于《诗经·大雅·施》一章,用来描述施舍或给予的行为。

繁体

《施与》的繁体字为「施與」,与简体字形相似,只是书写时多了一点书法的装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施」字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秦代抄本《楚辞》中,用「厶」代替了「斤」,但现代通用的写法仍然是通过小篆简化而来。

例句

1. 他一直乐于施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2. 作为富有的慈善家,他经常施与贫困地区的学校。

组词

变相施与、委曲施与、舍施以求、分施东西。

近义词

赠予、给予、施舍、馈赠。

反义词

索取、损害、剥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