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之四:“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 宋 王安石 《桃源行》:“避时不独 商山 翁,亦有 桃源 种桃者。” 清 孙枝蔚 《赠周盛际》诗:“我欲采药深山中,亦不为学 商山 翁。”
“商山翁”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商山翁”指代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今陕西商洛)的四位隐士,即商山四皓。四人分别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因避秦末战乱隐居,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四人原为秦博士,后因不满暴政隐居商山。汉初时,刘邦曾多次征召未果,但后来他们出山辅佐太子刘盈(汉惠帝),助其稳固地位,成为隐士参政的典型。
该词常见于古诗文中,象征高洁隐士或贤者。例如:
“商山翁”被赋予淡泊名利、坚守气节的象征意义,常与“桃花源”等意象并列,表达对乱世中隐逸生活的向往。
该词核心指商山四皓,既是历史人物,也是文学符号,承载着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商山翁》中的“商山翁”指的是住在商山的老人。在古代诗词中,商山被赞美为有仙境般的美景,因此,“商山翁”也可以表示一个寓意深远的形象。
《商山翁》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商(shāng)的部首是“士”,有11画;山(shān)的部首是 “山”,有3画;翁(wēng)的部首是“羽”,有9画。
《商山翁》这个词是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修的《世说新语·初学记》。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学问的故事。其中,有一句流传下来的名句:“商山翁,山中宰相。”杨慎修以此来形容商山翁的姿态高雅、胸襟宽广。
《商山翁》的繁体字是「商山翁」。
在古代汉字中,商山翁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例如,在《世说新语·初学记》这篇文章中,杨慎修写作「商山翁」。
我们如今应该向商山翁那样,修心养性,广纳天下之士。
商山翁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商贾、山野、翁俊。
和商山翁有相似意义的词语有:山中翁、山中隐士。
和商山翁意义相反的词语可能是都市忙人、世俗之徒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