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泻肚的意思、泻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泻肚的解释

(1) [scour]∶拉稀,患腹泻或痢疾

(2) [have loose bowels; have diarrhoea]∶腹泻的通称

详细解释

腹泻的通称。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兀思噶末牙……治泻肚,去食气,化痰。”如:昨天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今天便泻肚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泻肚(xiè dù)是汉语中对腹泻症状的俗称,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日常习惯频率,且粪便质地稀薄或呈水样的病理状态。以下从词义、病因及医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泻”指液体急速流出,“肚”即腹部,合称表示肠道内容物快速排出。该词强调排便急迫、粪质稀溏的特征,属口语化表达,与书面语“腹泻”同义。

    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腹泻的通称”。

  2. 引申义与同义词

    在方言中常与“拉肚子”“跑肚”混用,均指向同一症状。需注意与“痢疾”(含脓血、里急后重)区别,后者属特定感染性腹泻。


二、病因与医学机制

根据临床医学,泻肚的核心机制为肠道水分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具体成因包括:


三、中医理论阐释

中医称“泄泻”,病机关键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分型包括: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21页。

    查看词条(注:链接为词典官方介绍页)

  2.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林果为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腹泻章节。

  3. 《中医大辞典》

    李经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泄泻”条目。

(注: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泻肚”是汉语中表示腹泻的俗称,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的症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泻肚”通常指因消化系统异常导致的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超过日常习惯(如每日3次以上),粪便含水量增加(超过85%),且可能伴随腹痛、恶心等症状。古代文献如清代姚衡的《寒秀草堂笔记》已有相关记载,提到药物治疗泻肚的案例。

2. 医学标准
根据现代医学定义,腹泻的客观指标为每日粪便重量超过200克,若长期持续或伴随发热、脓血便等,需警惕肠道疾病。

3. 中医视角
中医称腹泻为“泄泻”,强调辨证论治,将其分为寒湿、湿热、食滞等多种类型,需针对病因调理。

4. 常见诱因
包括饮食不洁(如、2提到的案例)、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夏季尤为高发。

建议:若频繁泻肚或伴随严重症状(如脱水、血便),应及时就医。轻度腹泻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缓解。

别人正在浏览...

悲讙本币比讽彬彬有礼不碍尝胆长牌长蛇阵触藩羝楚扑村鸟错角蹉跎岁月妲末等慈雕鸷呋喃西林妇人高斗观音手过饮汉字输入技术合离侯伏侯兼乘蹇谔匪躬极边惊怆警头戡济客观存在来禽青李梁粝猎奇鸾隼不接翼麦纹纸蛮鴃麪馆靡货魔惑鸟迹评奬日迈月征日驭日坐愁城荣鲜桑果纱窗恨射天狼世相鼠黄随摺蹪陷吞啮盌子吴緜相朴人闲争气小阜蟹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