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瀉肚的意思、瀉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瀉肚的解釋

(1) [scour]∶拉稀,患腹瀉或痢疾

(2) [have loose bowels; have diarrhoea]∶腹瀉的通稱

詳細解釋

腹瀉的通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兀思噶末牙……治瀉肚,去食氣,化痰。”如:昨天他吃了不幹淨的東西,今天便瀉肚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瀉肚(xiè dù)是漢語中對腹瀉症狀的俗稱,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日常習慣頻率,且糞便質地稀薄或呈水樣的病理狀态。以下從詞義、病因及醫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瀉”指液體急速流出,“肚”即腹部,合稱表示腸道内容物快速排出。該詞強調排便急迫、糞質稀溏的特征,屬口語化表達,與書面語“腹瀉”同義。

    例:《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腹瀉的通稱”。

  2. 引申義與同義詞

    在方言中常與“拉肚子”“跑肚”混用,均指向同一症狀。需注意與“痢疾”(含膿血、裡急後重)區别,後者屬特定感染性腹瀉。


二、病因與醫學機制

根據臨床醫學,瀉肚的核心機制為腸道水分吸收障礙或分泌過多,具體成因包括:


三、中醫理論闡釋

中醫稱“洩瀉”,病機關鍵為脾失健運,水濕内停,分型包括:


權威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421頁。

    查看詞條(注:鍊接為詞典官方介紹頁)

  2. 《實用内科學》(第15版)

    林果為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腹瀉章節。

  3. 《中醫大辭典》

    李經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洩瀉”條目。

(注: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瀉肚”是漢語中表示腹瀉的俗稱,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呈水樣的症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瀉肚”通常指因消化系統異常導緻的腹瀉,表現為排便次數超過日常習慣(如每日3次以上),糞便含水量增加(超過85%),且可能伴隨腹痛、惡心等症狀。古代文獻如清代姚衡的《寒秀草堂筆記》已有相關記載,提到藥物治療瀉肚的案例。

2. 醫學标準
根據現代醫學定義,腹瀉的客觀指标為每日糞便重量超過200克,若長期持續或伴隨發熱、膿血便等,需警惕腸道疾病。

3. 中醫視角
中醫稱腹瀉為“洩瀉”,強調辨證論治,将其分為寒濕、濕熱、食滞等多種類型,需針對病因調理。

4. 常見誘因
包括飲食不潔(如、2提到的案例)、感染、腸道功能紊亂等,夏季尤為高發。

建議:若頻繁瀉肚或伴隨嚴重症狀(如脫水、血便),應及時就醫。輕度腹瀉可通過補液、調整飲食緩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堵皆作弁言鼻張牀席戳娘的當價登盤定然地委方歅風吹雲散風禁風雲變幻公善攻占泸定橋汗青诙谲火葬見德思齊佼黠揭發金貂換酒舅老爺就罄卷冕峻崿绫絹隴山樠木鬧泛齧臂盟偏僻千金一壺洽悉期佺囚執跂懸全權代表取義認着商業網膻穢莎帷涉道沈竈産鼃石豬授職肆勤縮踡逃逝跳台滑雪鐵勒渟潦蕪鄙五釜湘羅饷獻綫縷仙芝消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