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蹝步”。1.轻快的步伐。形容走路好看。 晋 左思 《魏都赋》:“ 邯郸 躧步, 赵 之鸣瑟。”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 邯郸 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明 杨慎 《新曲古意》:“凌波 洛浦 遇 陈王 ,躧步 邯郸 缀舞行。”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七姬庙》:“ 段姬 闻语不待毕,从容蹝步入幽室。”
(2).谓急于迎送来不及穿鞋而趿着鞋走。 南朝 陈 徐伯阳 《游锺山开善寺》诗:“聊追 鄴城 友,躧步出兰宫。” 唐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诗:“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閒门。”
(3).指趿着鞋漫步。 明 汤显祖 《前广昌令胡君仲合白塔小饮》诗:“欹巾曲槛过鸣雨,躧步斜阳到塔稜。”
“躧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ǐ bù,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同“蹝步”
该词与“蹝步”通用,属于异形词关系。
轻快的步伐
形容走路姿态优美、轻快,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仪态。
趿鞋急行
指因匆忙迎送他人而来不及穿好鞋,只能趿拉着鞋行走的状态。
趿鞋漫步
与急行相反,也可表示悠闲地趿着鞋散步。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特定情境下的行走方式,兼具动作细节与文学意象。需注意,“躧”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文言文研究场景。
《躧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快速地走步、行走的样子,也可以指快速地迈开脚步。
《躧步》是由“足”和“達”两个部首组成的。它的总笔画数为15,其中“足”部的笔画数为7,“達”部的笔画数为8。
《躧步》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没有确切的历史来源可供参考。
《躧步》的繁体字形为「躧步」。
在古代汉字中,躧步也可以写作「躞步」。
他焦急地躧步走进考场。
躧步可以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如躧行、躧越。
近义词:行走、步行、走动。
反义词:停步、驻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