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the end] 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
《古文观止》
称赞所见事物好到极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泱泱大国风,闻乐嘆观止。”《老残游记》第二回:“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胡鄂公 《北方实录》:“迨至歌声磅礴,舞剑划鸣……于是 得山 叹曰:大哉,壮士之歌也,吾於此观止矣。”
“观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称赞所见事物已达到极致,无需再寻求其他更好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观止”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艺术、技艺),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文学成就),强调无可超越的完美状态。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汉语中表达极致赞美的高频词汇。
《观止》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结束、停止或达到无法超越的极限。
成语《观止》的拆分部首是见,笔画数为7划。
《观止》最早见于明代戴叔伦的《续世语》:“谓成书者,当得进呈天子,第上可受旨旃,科道春秋,省观止。”意为编写历史书籍时,应该向皇帝呈递,通过审查后才能出版。这里的“观止”指的是编写历史的极限和终点,即将内容精练至极。
《观止》的繁体字为觀止。
古时候《观止》的写法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然是现代汉字观的结构,本字义不变,只是在写法上可能有些微差异。
他的成就已经达到了观止,无人能够超越。
观点、观测、观察、观光、观众、观摩。
绝顶、可观、无法超越、最高峰。
开头、开放、未完成。
案甲休兵安业鳌鱼白头行包探备安钱悲絃别出手眼擘窠螭头初级学院待对点划点石术点酥娘丢盔卸甲腭化俄旋梵册飞禽走兽冯歌敷浅浮缛浮涉回眸护院降妖捉怪搅车嚼子夹食继志述事绢布衎乐恳恳悱悱雷气冷却裂殖菌梨眉艾发乱腾碌乱鸣凤纳鉢内务部昵附劈地平白品级泼泼洒洒嵰山亲长卿士权诈饰辨什件儿守经达权讨野火委地钨钢无思无虑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