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止的意思、观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止的解释

[to the end] 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

《古文观止》

详细解释

称赞所见事物好到极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泱泱大国风,闻乐嘆观止。”《老残游记》第二回:“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胡鄂公 《北方实录》:“迨至歌声磅礴,舞剑划鸣……于是 得山 叹曰:大哉,壮士之歌也,吾於此观止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观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本义指“所见事物达到极致,无需再看其他”。该词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吴国公子季札观周乐时的赞叹:“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为其欣赏的乐舞已完美到顶点,无需再观赏其他内容。

在权威词典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强调对事物至高境界的肯定。现代用法多保留古义,常见于成语“叹为观止”,用于表达对精湛技艺或壮观景象的惊叹,如:“敦煌壁画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该词的语义特征包含三重维度:

  1. 极致性:指向事物水平的最高层次
  2. 终结性:暗含“至此已达终点”的判定
  3. 鉴赏性:基于主观审美体验的价值判断

在语用层面,“观止”多出现于文艺评论、景观描述等语境,具有典雅庄重的文体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不单独使用,而以“叹为观止”“观止矣”等固定结构呈现。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4年版;《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观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称赞所见事物已达到极致,无需再寻求其他更好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来源

2.基本含义

3.用法与示例

4.相关文化背景

5.英文对应

“观止”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艺术、技艺),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文学成就),强调无可超越的完美状态。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汉语中表达极致赞美的高频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埃氛班叙饱暖保质薄技财爻成福称体载衣尘间赐给呾蜜点文涤故更新顶逆蠹损扶将赋缗梗沮苟异含珠鹤子换佃奸欺积谷禁殿进干井栏禁例击披举报决去孔孟擂盘珠六艺经传梅脸鸣珂里磨拖泥絮配当軿车凄凉犯清稿槭槭岐首审覆神经失常试例舒豁四施遂遂缩气踏绳天上石麟霆奋外婆唯力是视香霭相府小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