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醉;沉醉。《文选·张衡<西京赋>》:“於是众变尽,心酲醉,盘极乐,悵怀萃。” 薛综 注:“酲,饱也。萃,犹至也。於是游戏毕,心饱於悦乐,悵然思念,明当复至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酲醉之夫,或书一札,湎乱易譌,固其职矣。”
酲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由“酲”和“醉”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原始义项及典籍用例综合理解。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大醉至神志昏沉的状态
“酲”本义指酒醉后神志不清或身体不适的状态。《说文解字·酉部》载:“酲,病酒也。”清代段玉裁注:“醉而觉,既觉而病。”意指酒醒后的不适感㈠。而“醉”指饮酒过量导致的意识模糊㈡。二字连用强化醉酒程度,特指醉至昏沉迷乱、难以清醒的极端状态。
典籍例证:
《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此处“酲”喻忧闷如醉酒般昏沉)
唐代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城》:“酲醉终不醒,酩酊谁能忧?”(直指深醉不醒)
引申为精神沉迷或困惑
由生理醉酒延伸至精神层面的迷失,如沉迷欲望、思想混乱等。
例:宋代文人笔记常以“名缰利锁,酲醉难醒”讽喻世人沉溺功利㈢。
收词“酲醉”,释为:“大醉。亦比喻沉迷不悟。”引《晋书·山简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为书证㈣。
辑录古籍注疏:“酲,酒病也”(《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释名》)㈤。
强调“酲”含“醉后不适”与“昏沉”双重意味,与“醉”结合后语义叠加㈥。
该词属书面语,今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典故引用,日常口语罕用。需区别于单纯表饮酒过量的“烂醉”,其更强调醉酒引发的生理痛苦与精神混沌交织的复杂状态,如:
“他酲醉三日,方知浮生若梦。”(仿古用例)
参考资料来源:
㈠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㈡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㈢ 《容斋随笔》[宋]洪迈,中华书局2005年校注本
㈣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㈤ 《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
㈥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酲醉”是一个与醉酒状态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酲醉”指酒醉程度极深,甚至达到神志不清、无法自控的状态。其中:
二者组合后,强调醉酒后的强烈生理与精神反应,如《西京赋》中“心酲醉”即形容沉醉于极乐而恍惚的状态。
“酲醉”不仅描述醉酒程度,更隐含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失控,常见于古典文献和强调醉酒负面影响的语境中。
百全计败意抱蔓摘瓜逼仄不怀好意布气长喟剗灭陈谷子烂芝蔴冲飇除旧更新欑宫飞流封公风仪佛出世艴然不悦伉厉革乱海驴蛤蟆夯韩湘子耗尽回光反照胡厮哄进补汲善救苦救难俊桀军使看果恐怯括集连住子列都留级镂榜鲁二生轮廓沦照陆土马兵暮霞欧捶陴堞强加于人轻朱热焰儒人三岑食手殊别殊涂同会铁围山涂苏王鈇围挤响音小数点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