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箬的意思、下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箬的解释

地名。在今 浙江省 长兴县 南。《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夹溪 ( 箬溪 )悉生箭箬,南岸曰 上箬 ,北岸曰 下箬 ;二箬皆村名。村人取 下箬 水酿酒,醇美胜於 云阳 ,俗称箬下酒。”《太平御览》卷六五引《舆地志》作 上若 、 下若 。后因称该地所产美酒为“下箬”或“下若”。 宋 张先 《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词:“下若醲醅,竞欲金釵当。”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论其品格,亦止如 苏州 之福贞, 惠泉 之三白, 宜兴 之红友, 扬州 之木瓜, 镇江 之苦露, 邵宝 之百花, 苕溪 之下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箬”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追溯至古代地理与植物学相关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作为地名出现,指代中国浙江省长兴县南部的古镇,因当地盛产箬竹而得名(来源:《汉语大词典》)。此地位于太湖西南岸,南朝陈霸先曾在此设立官署,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唐湖石记》中“箬溪”即指此水系(来源:长兴县地方志)。

从植物学角度分析,“箬”特指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属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其叶片宽大坚韧,自古被用于包裹粽子、制作斗笠及船篷,《本草纲目》载其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药用价值(来源:《中华本草》)。现代植物分类学将箬竹划分为约20个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来源:中国植物志)。

网络扩展解释

“下箬”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含义

“下箬”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长兴县南部的箬溪北岸,与南岸的“上箬”相对。该地因溪边盛产箭箬(一种竹类植物)得名。

二、酿酒文化

此地以水质优良著称,南北朝时期便以酿酒闻名。据南朝《舆地志》记载,当地用箬溪水酿造的“箬下酒”醇美程度超过汉代名酒“云阳酒”,故“下箬”也成为美酒的代称。

三、文学意象

宋代文人张先在《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中写道“下若醲醅,竞欲金钗当”,清代梁绍壬也将“下若酒”与苏州福贞酒等名酒并列,说明其作为文化符号在诗词中被广泛引用。

补充说明:古文献中“下箬”也写作“下若”,二者为同一地名的不同表述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榜运宝源局参择曹官襜裙黐竿牀簟出花样达地知根倒数钓渭董仲舒豆腐浆饭颗山膏梁锦绣鲠言工艺流程光纤国谷顾三不顾四海选憨诚昊昊合包合计淮阴平楚户限为穿击牀惊吵齎送蠲纸磕打牙儿诓嘴脸颊连婣懋戒名阀木圣酿乱念信儿求降阮宗三善沙陀神閟睡国橓华随璞宿墨铁屋通核土功土满危邦稳记厢公相邻象约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