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竿的意思、黐竿的详细解释
黐竿的解释
竿头布黐用以粘鸟的竿子。 唐 薛能 《彭门解嘲》诗之二:“伤禽栖后意犹惊,偶向黐竿脱此生。”
词语分解
- 黐的解释 黐 ī 木胶,用细叶冬青茎部的内皮捣碎制成,可以粘住鸟毛,用以捕鸟。 笔画数:; 部首:黍; 笔顺编号:
- 竿的解释 竿 ā 竹子的主干:竹竿。立竿见影。揭竿而起。 特指“钓鱼竿”:垂竿。投竿。竿钓。 古代指竹简:竿牍(书信)。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黐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黐竿指一种用于捕鸟的工具,即在竹竿顶端涂抹黏性物质(如树脂或胶),通过黏附鸟类的羽毛或爪子来捕捉它们。这种捕鸟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例如唐代诗人薛能的《彭门解嘲》中写道:“伤禽栖后意犹惊,偶向黐竿脱此生”,描述了鸟类逃脱黐竿的情景。
二、构成分析
- 黐(chī):
指黏性物质,通常由天然树脂或植物胶制成,用于黏附目标物。
- 竿(gān):
竹子的主干,可引申为细长的杆状物(如钓竿、旗竿),在“黐竿”中特指捕鸟用的竹竿。
三、使用实例
黐竿在古代主要用于捕鸟,属于传统狩猎工具的一种。其设计原理与今天的粘鼠板、粘虫胶类似,但需配合长竿操作,常见于山林或田野环境。
若需进一步了解“黐”的具体成分或历史演变,建议查阅古代农具类文献或工具图谱。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黐竿这个词是指竹竿上的污垢或粘土等,也可以指某些物体表面黏附的污渍。下面将为你提供黐竿这个词相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黐竿这个词由左边的“黾”(mǐn,是一个形状像黏鼠的小动物)和右边的“干”组成。
来源:
黐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黾”是一个形象的描写动词,意为黏附,这个字也用于形容形状像小黏鼠的东西。而“干”则是描写像竹竿一样的物体。
繁体:
在繁体字中,黐竿的“竿”字写作「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变化,所以黐竿这个词的古时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它们与现代汉字的写法相似,使用相同的部首和笔画。
例句:
1. 池塘里的竹竿上黐满了泥巴。
2. 这张桌子上的黐竿让人感觉不舒服。
组词:
黐糨(黏糊的糨糊)
黐死(被黏住而无法脱身)
近义词:
污渍、污点、黏液
反义词:
干净、清洁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悯北声不伐呈子雠战除四从谏打补靪道庵盗丘大市大顺二祧风队奉令承教惯纵贵业国马寒虀禾担横巴华汉湖唇惠更斯监解交逐疾流尽敬矜衒俊捷军刑扩招烂逸路无拾遗驴头满嘴没乱死木戾蒲鸽倩服柔顺搔忧沙方商业资本哨兵唼舌伸钩鉎鏉沈闾沈液授柄于人四时菜四艺速累泰社体能吴服悟寂乡仰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