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蠲纸的意思、蠲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蠲纸的解释

(1). 唐 宋 时 杭州 、 温州 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临安 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诗》:‘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 蠲糨纸 ”。一说 吴越 钱氏 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 宋 钱康公 《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 泽 上书言其敝, 明宗 下詔悉废户部蠲纸。”参见“ 蠲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蠲纸是古代一种以桑皮或楮皮为原料制成的加工纸,其名源自“蠲免”之意,因唐宋时期常用于官府免除赋税、颁发文告的专用纸张而得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蠲纸质地坚韧光滑,表面经过蜡染处理,具有防虫蛀、耐保存的特性,多用于官方文书、契约等重要文件的誊写。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提到,蠲纸制作需将原料反复捶打、漂白,并涂布蜡质或淀粉浆液,晾干后砑光,成品“莹润如玉,触手生辉”,被视为贡品级纸张。清代《四川通志》亦载,四川夹江为蠲纸主要产地,其工艺传承至明清,多用于地方官府档案及文人书画创作。

从文献记载看,蠲纸不仅是实用文书载体,更承载了古代造纸技艺的精髓。其名称与功能的特殊性,使之成为研究唐宋经济制度与手工业史的重要物证。

网络扩展解释

“蠲纸”是中国古代一种名纸,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其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起源
    蠲纸是唐宋时期杭州、温州等地的特产纸张,以“洁白莹滑”的质地著称,被列为古代上等纸品之一。其名称中的“蠲”(juān)有“洁净”之意,可能源于造纸过程中对纸张的精细加工。

  2. 名称来源的两种说法

    • 洁净说:宋代文献《宾退录》记载,临安(今杭州)造纸者为使纸张光滑,会在浆料中添加淀粉类物质,因成品“莹滑如蠲(洁净)”,故得名。
    • 赋役免除说:吴越国钱氏政权时期,因向朝廷供应此纸的工匠可免除赋役,故称“蠲纸”。
  3. 制作工艺与用途
    蠲纸以桑皮、竹纤维等为原料,需经历浸泡、蒸煮、打浆、抄纸等多道复杂工序。其质地兼具韧性与光滑度,被广泛用于官方文书、书画创作,尤其在宋代成为公文专用纸。

  4. 历史地位与文献记载
    作为唐宋时期的高档纸品,蠲纸在《新五代史》《植跋简谈》等古籍中均有提及,印证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

注:由于不同文献对“蠲纸”名称来源记载不一,学界多结合两种说法综合考据。其制作技艺现已失传,但通过史料仍可窥见古代造纸技术的高度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

柏高巴榄悲悴波属云委不差毫发豺节槌胸蹋地次长打呃大行政区鵰心雁爪独立自由勋章顿递司迩英凡俗風清月朗负籣管家婆海里猴儿烘云托月会鼂焦炭节节败退鸡口牛后经谶祭文积竹杖决遣局方鵕鹗军期沮陷开山教主宽护酪乳累时鍊习雒阳生蛮靴弥代迷骛宁可弄白马益钱痞棍轻略清秩去天尺五蚺蛇人之子恃赖私盐私醋碎嘴忝眷调舌通易统御文昭五言长律小辩信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