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宝源局的意思、宝源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宝源局的解释

明 清 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 元 末 至正 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 朱元璋 于 应天府 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 明 洪武 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 洪武 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 清 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宝源局是中国明清两代重要的官方铸币机构,其名称与职能在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史料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宝源局(Bǎo Yuán Jú)

指明清时期由中央工部直接管辖的国家铸币局,主要负责铸造流通铜钱(制钱)及部分贵金属货币。“宝源”意为“财货之源”,凸显其掌管国家货币铸造的核心职能。《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明清工部所属掌管铸钱的机构。”


二、历史沿革与职能

  1. 设立背景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始设于南京,隶属工部,与隶属户部的“宝泉局”并立,形成中央铸币双轨制。清代沿袭此制,顺治元年(1644年)于北京设宝源局。

  2. 核心职责

    • 铸造年号钱: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标准制钱;
    • 监管钱币成色、重量,确保符合官方标准;
    • 协调地方铸局(如各省“宝×局”)的生产规范。
  3. 机构演变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宝源局因机制铜元兴起被裁撤,职能并入“度支部造币总厂”,标志传统铸钱体系终结。


三、文化影响与文献记载


四、学术定位

宝源局作为封建国家货币经济制度的核心执行机构,其命名融合“宝货”“财源”的汉语意象,反映了传统社会对货币权力的制度设计。其历史存在印证了中国古代金属铸币体系的官营化特征,是研究明清财政史的关键载体。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 《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清史稿·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

: 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

: 《明史·职官志一》,卷七十二。

: 《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光绪朝刻本。

: 万明《明代赋役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宝源局是明清两代官方设立的铸币机构,其职能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历史沿革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设立宝源局,掌管铸钱事务。
  2. 明代发展:
    • 洪武元年(1368年)正式颁布钱制,除京师宝源局外,各省增设宝泉局,共同铸造“洪武通宝”。
    •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工部下设北京宝源局,与隶属户部的宝泉局分工协作。
  3. 清代延续:承袭明制,宝源局仍隶属工部,负责铸造铜钱,而宝泉局改属户部。

二、职能与特点

三、机构地位 明代宝源局与宝泉局并立,清代则形成工部(宝源局)与户部(宝泉局)的双轨铸币体系,体现财政分工。

宝源局是明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历史跨度长、职能明确,对研究古代金融制度具有关键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遨曹百围鹎鶋幨车陈蕃室酬拜村甿达例独任制恶事传千里丰厨拱枓官帽浑庾货取夥贼忽突尖恰恰救苦救难沮议科适口吧吧寇叛枯旱愧叹蜡石累叠凌飞螺蛳壳里做道场马虎美酒盟国明扬侧陋拗阻旁靡千文巧诈不如拙诚气管炎骚人词客上祭善民生肌神通游戏沈愈首祸衰残松毬宿威腾波擿伏通今博古腿腕万众委嘱武震柙匮翔贵详敬效报小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