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饭颗山的意思、饭颗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饭颗山的解释

相传是 唐 代 长安 附近的一座山。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 李白 )才逸气高,与 陈拾遗 齐名……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声调俳优哉!’故戯 杜 曰:‘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后遂用作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的典故。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十:“学似 斲轮扁 ,诗如 饭颗山 ,室中餘一剑,无气斗牛间。”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顦悴 饭山 前。” 清 唐孙华 《夏月盛暑贫甚戏作》诗之二:“梧风入座散炎暉,热客长辞闔两扉。 饭颗 形容原自瘦,膏粱性质但能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饭颗山”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文学典故,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一、基本词义

“饭颗山”相传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山名,并无实际地理对应,而是李白在诗中虚构的地名。该词最早见于唐·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的李白调侃杜甫的诗句。

二、原典出处

李白曾作打油诗戏谑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此诗通过虚构的“饭颗山”场景,调侃杜甫因过度追求诗歌格律而身形消瘦,暗含对其拘泥形式的善意讽刺。

三、引申含义

后世将其发展为文学典故,包含三层寓意:

  1. 诗风拘谨:指诗人过分遵循格律而缺乏灵动(如宋·黄庭坚“诗如饭颗山”的比喻)
  2. 创作艰辛:形容诗人苦吟推敲的状态(如金·元好问“何曾憔悴饭山前”)
  3. 诗作平庸:暗讽缺乏创造力的刻板写作(清·唐孙华用“饭颗形容”对比“膏粱性质”)

四、语言演变

该词经历了从具体地名→文学意象→固定典故的转变,成为古代诗论中评价创作风格的常用符号。其构词法也衍生出“饭山”等简写形式(见《饭山解释》),但核心语义仍与李白原典紧密关联。


提示:以上解析综合了唐代原始文献及宋、金、清三代文人用例,完整典故演变可参考《本事诗》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饭颗山》的意思

《饭颗山》是一个词组,它的意思是饭店或饭馆。在中国,人们常用这个词来指代供应饭菜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饭颗山》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饣”和“山”。其中,“饣”是食物的部首,表示与食物相关;“山”则是表示与山有关的部首。

根据最新的简化字规范,《饭颗山》的笔画为“12”:饣(3画) + 山(9画)。

来源和繁体

《饭颗山》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普通话,是一种简化的表达方式。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飯顆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这个词使用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这是一个简化的词组,暂无证据显示它在古代的写法有所差异。

例句

1. 今晚我们去附近的一家饭颗山吃晚餐。

2. 这个城市有很多饭颗山,供应不同风味的美食。

组词

与《饭颗山》相关的组词有:

1. 饭店

2. 饭馆

3. 餐厅

4. 食堂

5. 食肆

近义词

与《饭颗山》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饭堂

2. 餐馆

3. 食府

4. 食店

5. 食坊

反义词

与《饭颗山》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食品

2. 食材

3. 食粮

4. 食物

5. 菜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