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心鹂舌的意思、鸮心鹂舌的详细解释
鸮心鹂舌的解释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歧路灯》第七二回:“这 绍闻 当不住鴞心鸝舌的话,真乃是看其形状,令人能种种不乐;听其巧言,却又掛板儿声声打入心坎。”
词语分解
- 鸮的解释 鸮 (鴞) ā 〔鸱鸮〕见“ (鴞)鸱”。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 舌的解释 舌 é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
网络扩展解释
“鸮心鹂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 拼音与释义
- 拼音:xiāo xīn lí shé(部分网页标注为“rén xīn lí shé”,但根据主流词典如、,应以“xiāo”为准)。
- 释义:鸮(猫头鹰)的心肠,鹂(黄鹂)的鸣声。比喻内心阴险狠毒,但言辞甜美动听,强调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格。
2. 出处与例句
- 出处:清代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第七十二回:“这绍闻当不住鸮心鹂舌的话,真乃是看其形状,令人能种种不乐;听其巧言,却又挂板儿声声打入心坎。”
- 用法:联合式结构,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形容虚伪狡诈之人(如:“此人鸮心鹂舌,不可轻信”)。
3. 象征与对比
- 鸮(猫头鹰):古时被视为不祥之鸟,象征阴暗、狠毒。
- 鹂(黄鹂):叫声悦耳,象征美好与动听。
- 核心对比:通过两种动物的特质,突出“内心险恶”与“表面甜美”的强烈反差,警示人们勿被表象迷惑。
4. 补充信息
- 繁体写法:鴞心鸝舌。
- 生僻程度:属于生僻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 近义成语:口蜜腹剑、佛口蛇心。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歧路灯》原著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鸮心鹂舌》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能够机智、巧妙地运用言辞,善于辞令和口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鸮心鹂舌》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鸟”和“言”,共计12个笔画。
来源
《鸮心鹂舌》一词出自北宋郭祥正所著的《鹤林玉露》一书。该书记载了唐代崔珙善辞令之事,其中有一段描写了崔珙与李林甫辩论时运用鸮心鹂舌的情节。
繁体
《鸮心鸂舌》(繁体字中“鹂”字在右边加了细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汉字本写法为“鴞心鸝舌”。其中,“鴞”为鸮的古称,“鸝”为鹂的古称。
例句
他的口才非常了得,每次辩论总能运用《鸮心鹂舌》,令对手无法反驳。
组词
鸮鸣(形容鸮鸟的叫声)
心照不宣(形容双方心意相通,却没有明说)
鹂飞孔雀(比喻文章或言辞华丽而辞藻繁芜)
近义词
舌灿莲花、口若悬河、辞令出众
反义词
词不达意、说话不利索、笨口拙舌
别人正在浏览...
鼇背包背装豹别不愉财不露白朝佥乘隙捣虚打闹台大自然抵阂都纂反证番藷風風魔魔黑浪横梁槐省棘署黄钟长弃火术槛车焦暑结跏基阶九宸救难船几危拒讳老粗瞒哄蒙钝面如死灰名卿钜公明叡民鉴木强敦厚沛濊平钱千春清耿耿亲兄弟碛沙人贩子山岗子商音生料诗印首戾熟风水电局松明炬陀螺陀罗尼衾土营瓦钵绾毂偎依武巡捕无宰五指山乡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