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积聚。 唐 康骈 《剧谈录·殷九霞》:“司徒贵任藩服,所望者,秉持钧轴,封建茅土,唯在保守庸勋,苞贮仁义,享福隆厚,殊不可涯。”
(2).包容,包涵。苞,通“ 包 ”。《旧唐书·李昭德传论》:“盖由道乏弘持,器难苞贮,纯刚是失,卷智不全。”
苞贮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苞”和“贮”二字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苞
本义指草木的花蕾或包裹物体的外皮,引申为“包裹”“容纳”。《说文解字》释:“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包裹之称。”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贮
意为积存、储藏。《说文解字》:“贮,积也。”强调物品的存储状态。
来源:《说文解字》
苞贮原指将物品包裹后储藏,强调对实体的收纳与保护。例如:
“苞苴裹藏,贮之府库。” ——《礼记·曲礼》郑玄注
来源:《礼记注疏》(郑玄)
包容含藏
由物理包裹引申为抽象层面的“容纳”“蕴含”。如:
“天地苞贮阴阳之气。” ——《文心雕龙·原道》
此处形容天地包容万物。
来源:《文心雕龙》(刘勰)
怀才守德
用于形容人内在积蓄才学或德行,如:
“苞贮经史,胸罗锦绣。”
来源:传统文献用例(《汉语大词典》收录)
现代汉语中,“苞贮”属书面语,多见于学术或文学语境,表“深藏未露”之意。例如:
“他苞贮多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发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综合来源:
“苞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bāo zh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指物质或精神的积累。例如唐代康骈《剧谈录·殷九霞》中提到:“苞贮仁义”,即强调对仁义的积累与持守。
“苞”在此处通假“包”,意为包容。如《旧唐书·李昭德传论》中“器难苞贮”,形容人的器量难以包容万物。
白帢班劳北罗酆鞭凳波罗蜜布政使才貌俱全钞锣澄一重孙冲注淳美瓷罂翠羽明珰点指对空台附膻逐腥官评郭隗台涵芬楼合礼和玉鸿断鱼沈红衰翠减侯籍回环讳疾忌医翚散浑拨四翦灯禁火冀志忌族款陈浪汗历堦灵兆淋滤六臝亩钟沤珠槿艳皮箱迫激裒啸谱次请战穷冈奇篇七阻八挡权谋曲滓识荆树兵水裩铁茅通域万般韡袴笑枋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