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拜见。《汉书·韩延寿传》:“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自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謁,适会明府登车。”《南齐书·刘悛传》:“ 蛮王 田僮 在山中,年垂百餘岁, 南譙王 义宣 为 荆州 , 僮 出謁,至是又出謁 悛 。”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 韩参政 亿 、 李参政 若谷 ,未第时皆贫,同赴试京师,共有一席一氊,乃割分之。每出謁,更为僕。”
“出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出谒(拼音:chū yè)指外出拜见,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人物外出拜访他人的行为。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的释义。
“出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拜访或参观。当我们想去拜访某人或参观某个地方时,就可以使用这个词。
出谒这个词的部首是“讠”,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豕”,笔画是9画。
出谒这个词起源于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繁体字中,出谒的写法是“出謁”,也有相同的意思。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书写规则,出谒的写法是稍微有些不同的。它的古汉字写法是“出謁”。
1. 我明天要去出谒一位重要客户,希望能够加强合作关系。
2. 她出谒了她在国外的亲戚,体验了异国风情。
组词:出访、谒见、出席
近义词:访问、探望、参观
反义词:收访、回避、避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