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种幻术。 吴淑 《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復成饭。”《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 葛仙翁 作戏术,吐饭成蜂。”亦作“ 吐饭蜂翔 ”。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赋》:“且夫神仙兮不常,变化兮多方,或漱水而雾含,或吐饭而蜂翔。”
“吐饭成蜂”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奇幻的方术或戏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字面指将口中的饭粒吐出后变为蜜蜂,实际用来比喻古代方士或道士施展的幻术,强调其技艺的神奇与不可思议。
出自《葛仙公别传》(吴淑《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葛玄,三国时期方士)与客人吃饭时,应客人请求表演幻术。他将未咽下的饭吐出,饭粒瞬间化作飞蜂布满房间,甚至停在客人身上却不蜇人。随后他张口收回飞蜂,蜂群又变回饭粒。
主要依据高权威性来源,低权威性网页(2、4)内容与前者一致,可作补充。该成语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成语考据中。
《吐饭成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极度气愤或生气到极点。通常用来形容人生气到极限,语气强烈。
《吐饭成蜂》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
《吐饭成蜂》最早来源于《尔雅》这本古代文字学著作,后来被列入《汉语大词典》等词典中。
《吐饭成蜂》的繁体字为《吐飯成蜂》。
古时候,《吐饭成蜂》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恼羞成怒,简直吐饭成蜂。
2. 她一气之下,吐饭成蜂地离开了房间。
《吐饭成蜂》没有常见的组词搭配。
《吐饭成蜂》的近义词是「怒发冲冠」。
《吐饭成蜂》的反义词可以是「平静自若」或「泰然处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