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骁锐的意思、骁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骁锐的解释

(1).勇猛敏锐。《晋书·慕容皝载记》:“ 汗 ( 慕容汗 )性驍鋭,遣千餘骑为前锋而进。”《新唐书·王智兴传》:“﹝ 智兴 ﹞少驍鋭,为 徐州 牙兵,事刺史 李洧 。”

(2).勇猛精锐之士。《北史·崔延伯传》:“ 天生 悉众来战, 延伯 身先士卒,陷其前锋,於是驍鋭竞进,大破之,俘斩十餘万,追奔及於 小陇 。”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募兵先尽本地方驍鋭,若 浙江 处兵、 江 南沙兵之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于各部精简驍鋭,百中抽一。”

(3).古代军队组织名。《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训练兵甲,阴有王 蜀 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 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 等分将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骁锐”是汉语中形容勇猛精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骁”字本义指良马,《说文解字》注:“骁,良马也”,后引申为勇猛矫健之意;“锐”字本指锋刃尖利,《玉篇》释为“利也”,组合后特指军队或武士的勇猛精锐状态,如《汉书·赵充国传》中“骁锐之士”即取此意。

二、现代释义 在当代汉语中,“骁锐”既可作形容词,形容作战部队勇猛精锐的特质,如“骁锐之师攻无不克”;也可作名词,代指精锐部队,常见于历史军事文献,例如《三国志》中“率骁锐五千,西赴国难”的记载。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尤见于军事史评述、人物传记等严肃文体。在词义强度上,“骁锐”比“精锐”更具动态攻击性,常与“冲锋陷阵”“摧锋陷阵”等动词搭配,凸显战斗中的突击力量。

四、近义辨析 与“骁勇”相比,“骁锐”更强调集体的战术素养与装备优势;相较于“剽悍”,则弱化了个体粗犷特质,侧重整体的纪律性与战斗效能,如《武经总要》所述“骁锐者,非徒勇力,亦技精器利之谓也”。

网络扩展解释

“骁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词义

  1. 形容词性:勇猛敏锐
    多用于形容人战斗时的矫健果敢与机敏反应。例如《晋书·慕容皝载记》提到慕容汗“性骁锐”,《新唐书》记载王智兴“少骁锐”。

  2. 名词性:勇猛精锐之士
    指代作战能力突出的士兵或军队精锐力量。如《北史·崔延伯传》描述“骁锐竞进,大破之”,明代唐顺之的奏疏中也用此词指代精兵。

  3. 古代军事组织:特指军队编制单位
    部分文献将其作为古代特定兵种或部队番号使用,但具体编制细节未见详细记载。

二、词源解析

三、现代应用

注: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媕娿梎柌傲雅阿托品柏梁台悖异变巧避马避匿博照不拘一格猜谗残酷无情谗口持颐辍步代籍大问丁奚防饷翻手法桥封冻丰豪扶树负载高张公吨公侯桁杨刀锯洪猷回挠价钞津津有味酒监灵虵戾色露幕论家麻花亮苗米弥天恼乱谴夺器干情数秦牙筌绪区物鲨皮审乐射书时失司长甜蜜蜜微莫蚊裯乡里夫妻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