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 长安 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 柏梁臺 , 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长安 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灾。”
(2).泛指宫殿。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 ,殿上传呼万寿杯。”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之二:“衮龙新幸 柏梁臺 ,供奉传呼走马来。”
“柏梁台”是汉代著名建筑,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建造与结构
柏梁台由汉武帝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建造,位于长安城北门内(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柏梁村附近),因以香柏木为梁而得名。
功能与事件
汉武帝曾在此设宴,要求群臣创作七言诗,只有符合条件者方可登台赋诗,开创了“柏梁体”联句形式。后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毁于火灾。
代指宫殿或宫廷活动
唐代诗词中常以“柏梁台”泛指宫殿,如唐太宗诗句“高宴柏梁前”即借指宫廷宴饮。
比喻义(较少见)
部分文献将其引申为“才智品德超群”的象征,如成语用法,但此意多见于特定语境。
其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属建章宫北侧,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提示:若需更详细的历史记载,可参考《汉书》《三辅黄图》等古籍。
《柏梁台》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古代的建筑物,通常是皇帝或贵族所使用的行宫或寝殿。它一般建在高处,由上看可以俯视山川,非常壮观。
拆分部首和笔画 =================《柏梁台》的部首是木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是7画。
来源和繁体 =================《柏梁台》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柏”是指一种桧木树,寓意高贵和品质上乘,“梁”则是指承重的横梁。因此,《柏梁台》可以理解为桧木树搭建的高台。
在繁体字中,《柏梁台》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柏梁台》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柏”字的古代写法为“柏木”,“梁”字则写作“梁木”。整个词的古代写法为“柏木梁木台”。
例句 =================1. 皇帝在柏梁台上召见重臣,商讨国家大事。
2. 远远望去,柏梁台上的建筑显得格外庄严。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 柏梁台楼、柏梁台阁、柏梁台殿
近义词: 楼台、阁楼、高台
反义词: 地下室、低谷、平地
哀哽榜师愎勃笔祸兵资才恰常存嘲噱池毡虫叶成字穿胷初凉词说麤易悼栗灯心草东施效颦笃定心思堕阙抚稚噶喇干累给口桂阃后交宦族会逮回告家教将取固予坚昆狡口羁单诘日几利狙诡龛赭阆苑琼楼雷电交加梁倚励精留瘦鲁敦周彝鹭鸶藤緑箨蜜饼冥数男畿葩瑵青衿子睿感生势圣相陶器条定踢弄通议无计所奈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