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才干。《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邈 同郡 韩观 曼游 ,有鉴识器干,与 邈 齐名。”《旧唐书·李昭德传》:“ 乾祐 虽强直有器干,而昵於小人。” 宋 曾巩 《节度使制》:“非文武器干,望临一时,朕所宠嘉,不在兹选。”
“器干”是汉语中具有复合含义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可从字源、词义演变和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器”本义指器皿,引申为才能、资质,《说文解字》释为“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段玉裁注称“人才谓之器”。“干”原指盾牌,《说文》载“干,犯也”,后衍生出主干、才干之义,如《法言·问神》云“育才造士,为国之干”。
二、词义发展 二字连用始见于魏晋文献,《汉语大词典》注为“犹才干”,特指治国理政的才能。《后汉书·袁绍传》载“(袁绍)有器干,知名当世”,《晋书·周浚传》称“(周浚)少有才名,器干过人”,均强调人物处理政务的核心能力。
三、语义特征 该词包含双重属性: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辞源》(第三版修订本)等权威辞书。
“器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词性特征
通常作名词使用,既可描述抽象的能力(如“器干卓越”),也可指代具体的人物(如“国之器干”)。
历史用例
需注意该词属于书面化表达,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才干”“能人”等替代。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旧唐书》等文献( )。
百顺百依报房鄙缪猜料残夭餐毡苏侧畔承槃成益楮弁逴远辞严义正担幢伎登轴點易动目抚民浮阳高枕安寝亘古亘今怪响汉洋江哈沓何奈厚善甲舘监门皦如夹生积食课议捞凌冷语鸾分凤离炉亭毛毼秣刍年轻力壮牛竖朋故贫生挈辔骑鲸李葺缮冗杂三太山猫儿诗联手上帅哥太岳腾举屠覆驮水棍罔知所措相伐携拔嶰壑新拔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