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运上缴的官粮。《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八月,甲子朔,詔:‘户部严革诸路州县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建康 溧阳县 苗米岁六万石。”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晨炊苗米淅矛头,夜草军书磨盾鼻。”
苗米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唐宋时期以实物(稻米)形式征收的田赋。其核心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苗米源于唐代的“青苗法”,宋代演变为按田亩征收的实物税。其名称中的“苗”指农作物青苗期,官府在农作物生长时预估产量,按亩征收米粮作为田赋,故称“苗米”。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以农为本”的赋税思想。
苗米制度在元代逐渐并入“税粮”体系,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式微。其征收过程常伴随官吏盘剥,如宋代朱熹曾揭露地方加征“斛面米”(额外浮收),加重农民负担。这一制度深刻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财政结构。
当代汉语中,“苗米”一词已罕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其概念可类比现代农业税,但本质差异在于古代赋税的强制劳役性质。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国赋税史》《宋代经济史》等权威著作。
参考来源:
“苗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进行区分:
指中国古代漕运制度中上缴的官粮,属于财政税收范畴。
具体特征:
当代常将“丝苗米”简称为“苗米”,实为一种优质籼稻品种,与历史术语含义不同。
主要特点:
注意:学术或历史文献中“苗米”多指官粮,日常用语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指丝苗米品种。
案记暴懆边际边寄砭庸鍼俗比较采物惭急参卿成语抻练踹砑除服吹刷待毙荡漾大小阮大智点缀品调敛东西玉杜武库房中费靡分散指挥粉泽浮谬桂楫含贷河豚幻人霍铎贾诚经见惊瞻京兆祭史开裂凌锄灵地礼食六弦琵琶蘑菇战术拍纸簿萋斐成锦麒麟阁蜻蜓树琼岳人事不醒三牛为麄上江上下忙伤陷师子国树欲静而风不止厮啜相出香菌飨年小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