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问的意思、大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问的解释

(1).古代诸侯国之间派遣高级官员通问修好。《仪礼·聘礼》 贾公彦 题解:“ 郑 《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於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

(2).谓帝王的垂询。《后汉书·杨赐传》:“吾以微薄之学,充先师之末,累世见宠,无以报国。猥当大问,死而后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独立词条收录,但可从字义拆分与古籍用例角度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大”指规模、程度、重要性超出一般,如《孟子·梁惠王下》中“大哉言矣”即强调宏大深远;《说文解字》释“问”为“讯也”,含询问、探究、责难之意(来源:汉典网[www.zdic.net])。二者组合可指代“重要的询问”或“深刻的探讨”,例如明代张居正《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中“大问若洪钟,不扣不鸣”即用此引申义(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领域,强调问题的核心性与启发性,如《文史知识》期刊曾以“大问求真”为题讨论经典考据方法(来源:中国知网[www.cnki.net])。

网络扩展解释

“大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古代诸侯国之间的外交礼仪

指诸侯国派遣高级官员互相通问修好的行为,属于一种正式的外交礼节。这一用法源于《仪礼·聘礼》,贾公彦在题解中提及“大问曰聘”,即诸侯国在长期无战事时,派遣卿级官员互通问候,而“小聘”则由大夫级官员完成。

示例:
《仪礼·聘礼》中记载的诸侯国间使节往来,即属于“大问”的范畴。


二、帝王对臣子的垂询

指君主对臣子的询问或征询意见,带有尊重的政治互动色彩。如《后汉书·杨赐传》中提到“猥当大问,死而后已”,描述了臣子面对帝王咨询时的谦恭态度。

示例:
东汉时期,汉灵帝曾就灾异现象询问杨赐,杨赐在回答中称此为“大问”。


补充说明

  1.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场景。
  2. 延伸语境:部分现代文本可能借用“大问”字面义(如中的房价问题),但此非传统词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后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参星差差常律长违成言澈透锤锻倒裳索领颠越抵鹊冬虫夏草杜陵风雨手敦忠覆函敷霜亘历拲梏钩揣灌濡规求无度国危鼓造函阵胡狢浑似魂衣家母金介郡课旷观来暮烂酱六度六骥落汤鸡猛杀奶茶孬种平繇平远浅淡清癯弃邪归正起冢缺坏鹊笑鸠舞攘诟森严壁垒室韦黍油麦秀素俭头上安头退故屯街塞巷歪摆布猥袭屋脊飨福纤茸小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