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跣子的意思、跣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跣子的解释

犹今之拖鞋。《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袜巾” 唐 颜师古 注:“靸谓韦履,头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呼谓之跣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跣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赤脚”或“光脚”相关,具体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构词解析

    “跣”字本义指赤足(《说文解字·足部》:“跣,足亲地也”),强调双脚裸露触地的状态;“子”为名词后缀,表人或事物。因此,“跣子”可直解为赤脚者或赤脚的状态。

  2. 词典释义

    现代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未单独收录“跣子”词条,但“跣”的释义明确指向不穿鞋袜的行为。例如:

    “跣足:光着脚,未穿鞋袜。”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2页)


二、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1. 礼制与习俗

    古代文献中,“跣”多与礼仪相关。如《礼记·曲礼上》载:“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 其中“解屦”即脱鞋跣足,以示对尊者的敬意 (《礼记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学意象

    诗词中“跣”常表现洒脱或急迫之情状。如韩愈《答张彻》诗:“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跣足步晚林。” 此处“跣足”凸显行迹自然之态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七)。


三、权威文献佐证


结论

“跣子”属古汉语遗留词汇,现代罕用,其意涵需结合“跣”的核心义(赤脚)及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在当代语境中,更常用“跣足”“赤脚”等表述。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根据原则提供可验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阅读:http://www.hydcd.com
  2. 《礼记》原文数据库:https://ctext.org/liji(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全唐诗》电子版:https://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搜韵网
  4. 《古代汉语词典》馆藏信息:https://www.cp.com.cn/book/7-100-01755-0.html(商务印书馆官网
  5. 《辞源》第三版:https://www.cp.com.cn/book/c7f25b5f-1.html

网络扩展解释

“跣子”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形和可能的语境推测:

  1. 字义拆分

    • “跣”(xiǎn):本义指赤脚、光脚,如“跣足”即光着脚走路。
    • “子”:通常作名词后缀,可指人或事物。
  2. 可能的含义
    组合后,“跣子”可能指:

    • 赤脚的人:如古代某些劳动者或特定角色(如僧侣、隐士)因习惯或礼仪赤脚,可能被称作“跣子”。
    • 方言或古语中的特殊称谓:某些地方方言或历史文献中可能赋予其特定含义,如与赤脚相关的工具、习俗等。
  3. 需注意的混淆词

    • “趼子”(jiǎn zi):指手脚因摩擦形成的硬皮(老茧),与“跣子”发音相近但含义不同。
    • “跣足”:明确表示光脚的状态,是更常见的用法。

建议:若您有具体出处或语境(如古籍、方言),可提供进一步信息以便精准解释。若无特殊背景,可能需确认是否为“跣足”或“趼子”的误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蓝版版班龙倍心便譬鄙俭澈亮搊杀黜色大伯娘低人法儿肥喏赶热根鞁根行勾串瓜时故夫函渭好了疮疤忘了痛鸿毛佪旋华京昒漠蹇犯煎和浇水精细窘乏鸡犬不留酒家佣略尽龙伯国落黑漫天蔽野骂辱孟亭南糖凝凝牛皮癣品官品族轻船漆树渠田尚辞赡宏时交丝丝宿怒太宁弹冠振衿特膺停工玩臣罔泱无万大千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