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然的意思、萧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然的解释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萧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具有丰富的文学意蕴和实际应用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源解析

  1. “萧”的本义

    “萧”原指一种草本植物(艾蒿),《说文解字》释为“艾蒿也”。因艾蒿常生于荒凉之地,故引申出“冷清、寂寥”之意。

  2. “然”的语法功能

    作为形容词后缀,“然”表示“……的样子”,如“寂然”“豁然”,赋予“萧”状态化的描述特征。

二、核心含义

  1. 寂寥空旷的景象

    形容环境冷清、人烟稀少。

    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形容居所简陋空荡)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9卷第128页。

  2. 心境凄清落寞

    引申为人物心境萧条、怅惘。

    例:

    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表达睹物伤情的悲凉感)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673页。

  3. 朴素无华的状态

    指生活简朴或作风清简。

    例:

    《宋史·李沆传》:“居第陋巷,厅事无重门,颓垣败壁,萧然如野处。”

    (描述居所陈设质朴)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467页。

三、文学应用与演变

学术支持:

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经典文献用例佐证,符合汉语词汇考释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萧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rán,其含义较为丰富,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空寂萧条
    形容环境冷落、毫无生机的状态,如“四壁萧然”“满目萧然”。
    例句:陶潜《五柳先生传》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陆游诗“破箧萧然笑獠奴”。

  2. 扰乱骚动
    指社会或局势动荡不安的状态。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提到“北边萧然苦兵”。

  3. 简陋朴素
    形容生活条件简单、清贫。
    例词:“囊橐萧然”(口袋空空)。

  4. 潇洒悠闲
    少数语境中可指洒脱、坦然的心境或仪态。
    例释:如人名“萧然”可能隐含此意。


二、其他关联信息


三、总结

“萧然”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用于人名,则可能寄托独立、淡泊的寓意。

别人正在浏览...

阿衡白茫茫邦县悲秋被子逼诘残河惝惘踟躇船首垂情除了...以外顶头银两东园匠蹲锋剁碎耳跟厢发墨分贫振穷负釜槁衲根据地官鑪钱故主好气皇祇回避护叶降城剑龙挢诬系带忌俗廐圉举枉措直憀憀列第卖爵嫚戏梅香蒙夫觅石木场纳粟泥弓虔切倾输青枝緑叶七十二地煞七真僧讲善本少顷砂眼思乎苕华土俑蓊薉夏鼎歇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