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苕华的意思、苕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苕华的解释

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 癸 命 扁 伐 山民 , 山民 进女于 桀 二人,曰 琬 曰 琰 。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斵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 琬 ,华是 琰 。”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果是玉无瑕,休言价,愿将白璧聘苕华。” 清 龚自珍 《乙酉得汉凤纽白玉印喜极赋诗》:“ 夏后 苕华刻, 周王 重璧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苕华(tiáo hu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典籍用例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指凌霄花(Campsis grandiflora),《说文解字》释为“艸也”,《尔雅·释草》明确“苕,陵苕”,即蔓生木本花卉。其特性为攀援高处开花,故衍生“高扬”之意(如《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清嘉庆刊本)

  2. 古同“花”,《康熙字典》引《礼记·月令》“桐始华”证其本义。后引申为光华、华美,如《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华”。

    来源:《康熙字典·艸部》(同文书局影印本)

二、典籍中的文化意象

“苕华”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苕之华》,以凌霄花的盛放反衬饥荒年代的衰颓:“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此处“苕华”既指实物,亦隐喻生命脆弱与世事无常。

来源:《毛诗正义》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汉代典籍中,“苕华”渐成高洁之美的象征。如《昭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描绘建筑藻饰:“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霞驳云蔚,若阴若阳。苕华艳逸,时移世换。” 此处借凌霄花的明艳喻宫殿的辉煌。

来源:《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胡克家刻本)

三、现代语义与用法

现代汉语中,“苕华”主要用于:

  1. 人名取义:取“高洁”“荣华”之意,如清代画家钱载(号苕华馆主)。
  2. 文学修辞:保留古典意象,见于诗词创作(如“苕华照碧虚,玉露凝清响”)。
  3. 植物别称:少数文献仍以“苕华”代指凌霄花。

古籍原文参考

《诗经·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毛诗正义》卷十五

网络扩展解释

苕华(拼音:tiáo hu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释

苕华指美玉名,最早见于《竹书纪年》的记载。该词由“苕”和“华”两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两块美玉“琬”和“琰”。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背景:夏朝君主桀在位时,山民进献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女子。因她们未生子,桀将两人的名字刻于苕华之玉上,其中“苕”对应琬,“华”对应琰。
  2. 引申义:后世以“苕华”代指德容兼备的美好女子。

三、文学用例

四、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苕华”解释为“植物繁茂的景象”,但此义项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为误读或引申。建议以美玉及女子代称的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竹书纪年》原文或查字典网站(来源1、2、4)。

别人正在浏览...

艾褐白当百二关河笨货奔泷膘情冰肌宾亲不识局面财制成约陈子昂辞语胆憷得玑凋翫二凤風麗孵化器港洞骾朴管系管弦鹤子黄牌警告简照家雁夹峙寄送骏马换小妾宽法廉武黎檬子令君落可也昧阴氋氃拗性亲嫡穹枝劝乐驱驰渠展软车赏异十寒一暴市闾手艺人水犀蒐獮潼滃同一性亡走武昌春柳乌纱髻鲜艳艳闲謡小房校垒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