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皇祇的意思、皇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皇祇的解释

(1).地神。也称地祇。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地郊飨神歌》:“整泰折,竢皇祇。”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一:“ 元璋 搬进新盖的宫殿,把要作皇帝的意思,祭告于上帝皇祇。”

(2).天神与地神的并称。《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李善 注:“皇,天神也;祇,地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皇祇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词,由“皇”与“祇”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皇”指代君主或天地神灵的尊称,而“祇”在古汉语中特指地神,《说文解字》释为“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二字连用可作以下两种解释:

一、指地神本体,如《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中“斟酌律度,讬之皇祇”,此处“皇祇”即指土地神祇,承载万物生长的自然力量(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二、引申为对天地神灵的统称,常见于古代祭祀文献。例如唐代柳宗元《贞符》云“积厚藏灵,皇祇之元”,此处“皇祇”涵盖天地神明的整体概念,体现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来源:《辞源》修订本,中华书局2018年版)。

该词在《全唐诗》《宋史·礼志》等文献中多与“社稷”“郊祀”等祭祀活动关联,反映古代中国“敬天法祖”的礼制思想。现代汉语中“皇祇”一词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与特定文化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皇祇”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语境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指地神(地祇)
    这是该词最常见的含义。例如晋代傅玄在《晋天地郊明堂歌·地郊飨神歌》中写道:“整泰折,竢皇祇”,此处的“皇祇”即指地神。吴晗在《朱元璋传》中也提到朱元璋“祭告于上帝皇祇”,这里的“皇祇”同样指地神。

  2. 天神与地神的并称
    在更广义的语境中,“皇”代表天神,“祇”代表地神,合称则泛指天地神明。如《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皇祇发生之始”,李善注:“皇,天神也;祇,地神也”。

二、读音与用字考据

三、文献用例

四、辨析说明

需注意与“皇天后土”“社稷”等类似概念区分:“皇祇”更侧重单一神格指向(地神或天地并称),而非泛指自然或国家象征。部分现代工具书(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为引申误解。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祭祀制度或相关词汇演变,可参考《汉典》《辞海》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崩逝剥复不获潮波臣子弛放出适刺柴打磨陀滴流扑低水位帝子斐锦钢锯惯常鬼卒汗洽股栗槐色花序昏上磵谷健翮肩起祭炼金刚不坏身金诰警惠窘厄窘辱救存九娘九死未悔寄远开差口重魁士列布落落托托屡盟明火持杖末垂剖觚阡巷七宝粥起阵如梦如醉骚困食必方丈霜缣属车汤池听德拖欠吐万望拜瑕累虾蟇台现役销遗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