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忌落俗套。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
“忌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创作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徐度的《却扫编》卷中:“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强调诗歌创作的核心在于避免平庸和陈旧的形式。
主要用于古典文论,现代也可引申至其他艺术创作领域,如写作、绘画等,强调创新性与个性化表达。
目前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标注其近义词与反义词,但根据语境推测,近义可能为“避俗”“脱俗”,反义或为“媚俗”“流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却扫编》原文或古典诗论研究资料。
忌俗是一个常用词汇,表示不喜欢或避免与常规社会习俗、传统行为相关的事物。
忌的部首是⺮(竹),总计5个笔画。俗的部首是口,总计6个笔画。
忌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风俗习惯。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礼仪,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维护社会和谐。忌俗一词便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违背传统礼教和常规的行为的忌讳。
繁体字“忌俗”为「忌習」。
古代常用「忌俗」的写法为「忌」和「慮」,表示对不遵守礼仪、习俗的行为感到忧虑和厌恶。
1. 他是个坚守传统的人,对于一些流行的忌俗行为视而不见。
2. 在这个婚礼上,他们遵循了许多传统习俗,没有参与任何忌俗的行为。
1. 忌讳:指避讳、禁忌。
2. 习俗:指社会传统或特定地域、民族过去形成的规范行为。
3. 礼教:指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的社会礼仪和行为规范。
与忌俗概念相近的词汇有:禁忌、戒律、细节注意。
与忌俗概念相反的词汇有:随性、自由、放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