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箫与鼓两种乐器的合称,泛指音乐演奏。箫为竹制吹奏乐器,音色清幽;鼓为打击乐器,节奏感强,二者常配合使用。
部分资料提及该词可比喻“欢乐场面”,此属现代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箫鼓》是一个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箫和鼓。
拆分部首和笔画:
箫:由竹(⺮)为部首,共有13画。
鼓:由鼠(鼠)为部首,共有13画。
来源:
《箫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乐器。箫指的是一种以竹子制成的木管乐器,而鼓则是一种打击乐器。
繁体:
《箫鼓》的繁体字为「簫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箫和鼓没有太大的变化,字形相对保持一致。
例句:
他手持箫吹奏美妙的乐曲,引得众人陶醉。
在庆祝活动中,鼓声雷动,热闹非凡。
组词:
箫乐、箫韵、鼓点、鼓乐。
近义词:
箫鼓还可以用笛子和鼓作为近义词。
反义词:
箫的反义词为鼓,鼓的反义词为箫。
豹头枕卑院长侯缠手迟回触齧椿庭萱草堂大拂怠安得玑地志堕泪妆峨峨搤吭番滚滚腐勦妇人之见高分子关与圭臬横浪花础火中取栗讲图机变如神急节进贡九遐极战眷侍教考妣老景连逮鸾彝耄耋苗床名手秘藴闹玩年高德勋逆度瓶沈簪折墙匡勤诚屈强溶化软斯金三清境森逼失日石玺势幸衰季通带偷讬枉酷吴吟下街小妞儿细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