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莲幕的意思、红莲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莲幕的解释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以“红莲幕”为幕府之美称。 唐 李商隐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诗:“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 湘 南病渴人。”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 仲宣 旧佐红莲幕, 裴度 新开 緑野堂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红莲幕”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主要用于美称幕府或权臣的府邸。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出自《南史·庾杲之传》。南朝齐时期,王俭任卫将军并掌管朝政,他广纳才名之士为幕僚。安陆侯萧缅在写给王俭的信中,将庾杲之(字景行)比作“泛渌水,依芙蓉”(即泛舟绿水、依傍莲花),并赞美其风采。时人因此将王俭的幕府称为“莲花池”,后世逐渐以“红莲幕”代指杰出幕府或显赫官署。

文学应用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寄成都高苗二从事》中写道:“红莲幕下紫梨新”,宋代王禹偁亦有“仲宣旧佐红莲幕”之句,均借“红莲幕”表达对幕府雅称的推崇。

其他说法

个别资料(如)提到该词形容戏剧场景华丽,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历史典故为准。

“红莲幕”主要承载文化意象,常用于诗词或历史文献中,象征人才荟萃、地位显赫的幕府机构。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红莲幕

《红莲幕》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红、莲和幕三个字组成。

红莲幕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红(纟),莲(艹)和幕(巾)。其中,纟是红的部首,艹是莲的部首,巾是幕的部首。

红莲幕的笔画分别是:红(6画),莲(16画)和幕(幕多音字,有8画和13画两种写法)。因此,红莲幕的总笔画数是6+16+8或6+16+13。

红莲幕这个词来源于国粹京剧,是京剧中的一个剧目。它描述了一个以红莲为重要背景元素的故事。

在繁体字中,红莲幕的写法为「紅蓮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红」字可以写作「㸦」或「紘」,「莲」字可以写作「蓮」或「蓮」,「幕」字可以写作「幙」。

以下是一个关于红莲幕的例句:

他今晚饰演的角色是红莲幕中的主角。

与红莲幕相关的组词包括:红莲、红幕、莲幕。

红莲幕的近义词是:红莲帷幕。

红莲幕的反义词是:绿莲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