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踮起脚跟。多形容急切仰望之状。《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然而嘍嘍守於局隘,聪不经 旷 ,明不彻 离 ,而欲企踵以包三光,鼓腹以奋雷灵,不亦蔽乎!”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扶耳而听,以须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又何待而密哉!”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高祖》:“三章布国门,企踵咸乐从。”
“企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企踵”既是对动作的写实描绘,也承载了深厚的情感表达,适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对目标的强烈渴望。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书》《抱朴子》等文献。
《企踵》是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汉字词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或紧张的状态。
《企踵》这个词的部首是「足」,部首的意思是汉字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左边是「止」字旁,意思是脚、行走。
《企踵》一共有16个笔画,笔画数指的是书写这个字需要几笔来完成。
《企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诗词中。它出自《李白集·古从军行》一首,其中有句「踏踏青青人未老,月月凉凉夜将半」,这句诗描写了青年人因为急切地想过好人生而突然间步履匆匆。
在繁体字中,「企」是「企」的繁体形式,「踵」同样是「踵」的繁体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企踵》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为「歧足足几」。
1. 他急于想要证明自己,每天都在为升职加薪而拼命工作,如坐针毡,真是企踵之间。
2. 考试前的几天,她整夜翻阅教材,备考过程中感觉非常企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3. 演出即将开始,舞者们都在舞台后紧张地练习动作,脸上都带着企踵的表情。
组词:企盼、踵事;近义词:焦急、忧虑;反义词:泰然、从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