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孝德的意思、孝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孝德的解释

尊祖爱亲的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郑玄 注:“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一仁声之永大,一孝德之兹久。”《旧唐书·崔群传》:“羣臣议上尊号, 皇甫鎛 欲加‘孝德’两字。 羣 曰:‘有睿圣则孝德在其中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孝德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中核心的道德范畴,指子女对父母及长辈的敬养品德与行为规范。从汉语语源学分析,“孝”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善事父母者”,《尔雅·释训》称“善父母为孝”;“德”字甲骨文象形为目视悬垂,引申为正直的品行准则,二者结合构成“孝德”这一承载中华文明特质的复合概念。

在儒家经典体系里,《孝经·开宗明义》将孝德定义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强调其作为道德根基的社会教化功能。《礼记·祭义》进一步阐释:“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确立了精神敬重高于物质奉养的价值层级。汉代《白虎通义·五经》则将孝德与治国之道关联,提出“孝悌者,所以安百姓也”的政治伦理观。

现代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孝德定义为“孝顺的品德”,《辞海》(第七版)补充其内涵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三重义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伦理辞典》特别指出,孝德在当代社会已发展为包含代际平等、精神赡养等新型内涵的伦理体系,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更将孝德培育纳入法律保障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尊敬父母、恪守孝道的美德,强调子女对长辈的伦理责任与情感关怀。该词由“孝”(孝顺)与“德”(品德)组成,既包含具体行为规范,也体现道德修养的高度。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依据

  1. 经典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师氏》,被列为“三德”之一,定义为“尊祖爱亲”的品德,郑玄注解为“守其所以生者”,即维护家族伦理的根本。
  2. 文化传承:唐代欧阳詹《出门赋》等文献进一步强化其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地位,如“一孝德之兹久”凸显其持久性。

三、应用场景

四、现代延伸 当代常被用于人名,寓意“孝顺仁德”,寄托对品德高尚、心怀感恩的期望。部分地域(如四川孝德镇)亦将其融入地方文化,结合历史典故弘扬孝道精神。

提示:若需探究孝德思想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具体实践,可进一步查阅《孝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叉包袱皮儿奔徒才德兼备测悟超轶持抱眵昏处治麤刺村郎丹赤荡析离居顿羸方割饭瓜放围干济关税顾恋烘烘滑扢虀皇迹荒燕寰海瓠歌嘉举楫师究真儿橘子油扣屎盔子捞儿蜡丸体离鸿礼绝乱溺炉龄曼志明妆墨妆鸟都铺模前思后想绕弯儿人面鬼心日偏食上先上宙十八重地狱诗毫十家锅灶九不同衰歇书令史铜斗儿家计惋怒完帐吴娥湘剧攕攕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