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天馄饨的意思、朝天馄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天馄饨的解释

谓仰面跌倒。《孽海花》第十五回:“那少年不慌不忙,只用一隻手,趁他扑进,就在肩上一抓,好似老鹰抓小鷄似的提了起来,往人堆外一掷,早是一个朝天餛飩,手足乱划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天馄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江浙沪地区,尤其是上海话中),其核心含义是指人仰面朝天摔倒的样子。这个表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地方特色,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字面义/动作描述): 指人摔倒时背部着地,四肢朝上,身体摊开的状态。这种姿势类似于包好的馄饨(通常中间鼓鼓的,边缘捏合)被倒扣过来放置的样子,故称“朝天馄饨”。它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摔倒者狼狈不堪、四脚朝天的窘态。《上海方言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 和《吴方言词典》(吴连生等编著) 均收录此词条,释义为“仰面跌倒”。

  2. 引申义/比喻义: 除了描述具体的摔倒动作,“朝天馄饨”常被用来比喻:

    • 遭遇失败或挫折: 形容人在事业、竞争或生活中遭遇重大失利,狼狈不堪的状态。例如:“这次生意没谈成,伊摔了个大跟头,真真是一只‘朝天馄饨’。”
    • 出丑、丢脸: 形容人因失误或意外而在众人面前出洋相,形象狼狈。例如:“伊在台上表演辰光滑了一跤,跌了只‘朝天馄饨’,台下观众笑煞了。” 这种用法体现了方言词汇的生动性和幽默感,将物理上的摔倒引申到人生际遇或面子上的“跌倒”。上海地方志网站及沪语研究资料中对此引申用法有相关记载和例证 。
  3. 地域与文化背景: “朝天馄饨”是典型的吴语词汇,尤其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使用广泛。它的形成与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的饮食文化(馄饨是常见食物)和语言习惯密切相关。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形象概括能力,也体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相关方言研究和民俗文化著作对此有深入探讨 。

  4. 形象来源: 其形象比喻来源于馄饨的形态。包好的生馄饨通常是“坐”着的(底部平,褶皱在上)。而当它被翻过来,褶皱(比喻四肢)朝下,光滑的背部(比喻人的背部)朝上时,就非常像一个仰面摔倒的人摊开四肢的样子,故称“朝天馄饨”。这种比喻在民间自然形成,极具生活气息。烹饪文化及地方民俗研究资料中常提及此类源于日常生活的形象化表达 。

总结来说,“朝天馄饨”是一个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汇,核心指人仰面摔倒的狼狈姿态,并常引申比喻遭遇重大失败或当众出丑。其名称源于馄饨倒扣放置的形象比喻,生动体现了吴语区(尤其是上海)的语言特色和文化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朝天馄饨”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仰面跌倒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使用场景与例句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孽海花》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騃女痴儿报幕徧赞鼻子眼儿驳阴不上层峦常愁成辟疮家辞馆撺瞒地门都卢橦惰行芳洁奉地丰熙分支富隆敷锡根气衡笄价值规律觉海客况矿产狂锋狂涛巨浪灵符理诵辘轳格滤波默符南曹跑冰爬升棚扒前庭悬鱼亲家翁三亲六故骚瑟是则是收清四角号码查字法搨翅探赜钩深韬晦奇才停阁蹄腿通气孔童行荼火颓敝鼍鸣鼈应枉挠亡实乡居仙台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