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荼火的意思、荼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荼火的解释

荼,茅草花,白色。火,火焰,赤色。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是日营门开,军容荼火赫。”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坐作、进退、讲习、息游,皆有时限,衣服如一,望之有荼火之观。”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荼火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荼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荼”本指苦菜,《诗经·邶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后引申为“毒害、残害”,如《尚书·汤诰》云“罹其凶害,弗忍荼毒”。而“火”在《说文解字》中解作“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征炽烈与毁灭力量。二者组合为“荼火”,可追溯至清代文献《日知录》卷九“荼火之虐”,形容酷烈如火的暴政或灾难。近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亦将此词归入“具象转抽象”的构词法范例,指代极端的苦难或剧烈矛盾。

需注意的是,“荼火”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低频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性文本。其语义特征强调“双重破坏性”,既包含荼的毒性渗透,又蕴含火的直接焚毁,如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荼火交侵,民不堪命”即用此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荼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荼”与“火”的意象结合,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荼火”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其中:

二、字源与文学引用

  1. 字源拆解:
    • “荼”在古汉语中有两层含义:①苦菜(如“荼毒生灵”);②茅草的白花(如“如火如荼”)。
    • “火”既指燃烧现象,也引申为战争、激情等场景(如“军火”“火急”)。
  2. 文学用例:
    • 清代黄遵宪曾描述军校典礼:“军容荼火赫”;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形容集体活动:“望之有荼火之观”。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

提示:该词与成语“如火如荼”存在关联性,但“荼火”更强调白与红的色彩对比及场面张力。

别人正在浏览...

案伯鳌戴本宅逼夹禅僧乘积称觞举寿赤诏传镫单覂帝里地宇兜结分内之事复文鹤市合韵幻质灰劫货币市场兼并简秀浇靡解携基脚惊潮金律金贞倨佝具乐锯木架克害旷世奇才懒骨头黎单留犊泯然秘藴尼龙袜醲醅旁辟贫士铺设蒲社迁忘敲更棨气逾霄汉三朝五日少小无猜沈霾失旦实像收买水草书脑司花女铁算子痛怨谐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