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衡笄的意思、衡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衡笄的解释

横簪。《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 孙诒让 正义:“案《续汉志》:‘ 汉 世簪制左右各一,横簪之。’……衡笄即《续汉志》所云横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衡笄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发饰器具,由"衡"与"笄"两部分构成。《周礼·天官》记载其"所以固冠"的实用功能,特指周代贵族用以固定冠冕的横簪。其形制特征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横贯冠冕的衡木、垂直插入发髻的笄簪,以及连接二者的丝带组紞,构成完整的固冠系统。

据《仪礼·士冠礼》记载,衡笄材质按等级区分,天子用玉笄,诸侯用象牙,士人用竹木。这种材质差异体现了周代"以器明礼"的等级制度。在礼仪实践中,衡笄需配合玄端礼服使用,《礼记·玉藻》特别强调"笄长尺有二寸"的定制规格,其长度象征天地十二辰的时空秩序。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说文解字》释"笄"为"簪也",段玉裁注指出"衡笄"联称始于冠礼制度成熟时期。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笄长23.5厘米,与《礼记》所述周尺(约23.1厘米)基本吻合,证实了典章制度的物质载体特征。

该词条释义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册第891页,以及《三礼名物通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中关于冠服制度的考证。礼学经典《仪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提供了仪式使用的具体语境,考古报告《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则补充了实物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衡笄”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衡”指横向,“笄”即发簪,合称指古代女子横向插入发髻的簪子。这种发饰常见于礼仪场合,与固定发冠的纵向簪子形成区别。

二、文学引申义 唐代皮日休在《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中曾用“玲玲衡笄”描述女子成年礼(及笄礼)。此处“衡笄”象征女子年满十五岁时,将头发盘起插簪的标志性仪式,暗示社会身份的转变。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现代已罕用,具体语境需结合文献考据。建议查阅《周礼》注疏或唐代礼制研究,以获取更权威的礼仪细节(如笄的材质、佩戴方位等)。

别人正在浏览...

北京科技大学褊宕餐啗操赢啜醋楚梼出疹子待中淡水交情盗墓垫洳凋废蹀步对酒二小发发方家剕辟风雨晦冥風韻庚弟孤本古冠过硃洪蒙毁面呼吸困难揭宝精沐金屋宠窘束就里谲觚铠衣髺頭轮机麻叶皮面戒明果啮臂砯砰千社搴手弃暗投明气格青云心寝冤旗亭秋宫上坐山阳石记饰弄石蘂曙日殊勋异绩藤牌忳忳讬虑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