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auseating]∶由轻佻的或虚伪的言语、举动所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
肉麻的吹捧
(2) [dally with]∶轻佻地狎昵
和情人肉麻了一阵
(1).谓肌肤感觉麻痒。 林海音 《城南旧事·惠安馆传奇三》:“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 秀贞 说是吊死鬼……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的动,真是肉麻。”
(2).由轻佻的或虚伪的言语、举动所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大卿 ﹞将酒饮过半杯,递到 空照 口边。 空照 将口来承,一饮而尽。两个童女见他肉麻,起身迴避。”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你如今只去亲热他,不时把些肉麻的话,挑动他的春心。”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其实,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作粗人,玩什么‘荷锄戴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许多女客,看见 金女士 跟 子明 肉麻的样子,哪个不在背地里笑我骂我。”
“肉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生理层面
原指肌肉麻木或发痒的物理感受,例如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描述虫子蠕动时的“肉麻”感。
心理层面
引申为因虚伪、轻佻的言行引发的不适感。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使人肉麻的事”描述令人尴尬的举动,鲁迅在书信中也用该词讽刺虚假的“深柳读书图”场景。
使用该词时需注意场合,公开场合的过度“肉麻”易引发他人反感,而私密关系中的适度表达则可能增进亲密感。更多文献案例可参考《红楼梦》《城南旧事》等作品。
《肉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言语或行为过分恶心、甜腻或恶心人的情感表达,通常带有贬义。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过分的甜言蜜语、无理取闹的撒娇行为、不合时宜的表白或示爱方式等。
《肉麻》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即「⺼」和「麻」。其中「⺼」是指肉,「麻」是指麻子。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属于较为复杂的汉字。
《肉麻》一词的来源目前尚无明确的历史记载,但据推测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有关。儒家强调礼貌、庄重、谦逊等美德,对于过于放肆、粗俗、低级的行为或言辞都持有贬义态度。因此,肉麻的概念可能是在古代社会中形成的,用来形容那些对于儒家伦理观念来说不符合规范的表达形式。
《肉麻》的繁体字为「肉麻」,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在古时候,「肉麻」一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用肉麻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爱意,让人感到非常不自在。
2. 她总是喜欢用肉麻的方式来撒娇,让人感到厌烦。
1. 肉麻可笑
2. 肉麻表白
3. 肉麻情话
1. 恶心
2. 猥亵
3. 极致甜腻
1. 幽默
2. 平淡
3. 真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