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刮楹的意思、刮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刮楹的解释

刮削摩擦过的柱子。《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刮,刮摩也。” 孔颖达 疏:“刮楹者,刮,摩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刮楹"是古代建筑术语,由"刮"和"楹"组合而成。"刮"指用刀具削磨物体表面,《说文解字》释为"掊杷也";"楹"即堂屋前部的柱子,《说文解字注》明确记载"楹,柱也"。二字合称特指对建筑立柱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手法。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刮楹达乡",郑玄注解说这是指将楹柱刮削至光滑,使其能够反射光线。这种工艺常见于先秦宫室建筑,通过刮磨使木柱表面呈现细腻光泽,既增强结构稳定性,又提升建筑美感。清代戴震在《考工记图》中进一步阐释,刮楹需采用特制平口刮刀,顺木纹方向反复修整,最终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在建筑形制等级上,《礼记·明堂位》记载"刮楹天子之庙饰也",说明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宗庙、宫殿等重要礼制建筑。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石质楹柱残件表面可见明显人工刮磨痕迹,印证了该工艺的悠久历史。

现代古建筑修复中,刮楹技艺仍被列为传统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朱漆楹柱,便是按照《营造法式》记载的"刮楹三遍,漆饰七道"古法进行周期性维护的典型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刮楹”是古代建筑术语,指经过刮削或打磨处理的柱子,主要用于描述天子庙宇的装饰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刮楹”指用密石(质地细腻的石材)精细打磨过的柱子。其中,“刮”意为刮摩(打磨),“楹”即堂屋前的立柱。

  2. 文献出处
    该词源自《礼记·明堂位》,原文列举了天子庙饰的多种元素,包括“山节、藻棁、刮楹”等。郑玄注:“刮,刮摩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以密石摩柱”。

  3. 应用场景
    特指古代高规格建筑(如皇家宗庙)中经过细致工艺处理的立柱,体现等级与庄严感。

  4. 延伸说明

    • 工艺细节:可能涉及石材抛光或木柱表面处理,以达到光滑效果。
    • 文化意义:此类装饰象征礼制与权力,常见于周代祭祀建筑。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不同词典的解析,可参考《礼记》相关注释或专业建筑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燠八陲嬖大夫肸蝢猜枚行令城闬侈僭川防刺谒丹赤房基非金属风摅钢种干具高唐公交关东平原寒文合合贺悦将遇良材金苞畿尉廓开楞里楞气六节龙体赂谢芒焰梅龙男子气概酿寒逆厘泥沙女秀才排击披离平緑奇标任重至远日精如诉如泣赛神会赏首笙鹤生质绅笏申枉时君市俗戍督邃世童奚辋水无叫唤无人之境翔华小蓝呢轿子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