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九嫔。《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详“ 九嬪 ”。
(2).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嬪,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郑玄 注:“九御,女御也。九九而御於王,因以号焉。” 贾公彦 疏:“女御八十一人,九人为一属。属犹聚也。九人同时御,又同为丝枲之事。” 孙诒让 正义:“九九而御於王,即《九嬪》注所谓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是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仪型九御,恭俭闻于遐邇。”
“九御”是古代中国宫廷制度中的特定称谓,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含义
九御即“九嫔”,是周代宫廷中的高级女官,地位仅次于王后,负责协助管理后宫事务。根据《国语·周语中》记载:“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注明确将九御解释为九嫔。
职能与等级
九嫔需掌握礼仪规范(如“阴礼”),并参与祭祀、宴宾等仪式,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执行者。
具体职责
女御是更低一级的宫廷女官,共81人,分九组轮流侍奉君主,主要负责女工纺织、日常侍御等事务。其名称源于“九九而御于王”的轮值制度。
文献依据
《周礼·天官·内宰》提到“以妇职之法教九御”,郑玄注明确其为女御,贾公彦进一步解释其分组侍奉的机制。
部分资料(如)提到“九御为帝王车驾”,但此解释未见于主流典籍,可能是后世衍生的引申义,或与其他词汇混淆所致。建议优先参考《国语》《周礼》等先秦文献的定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注疏》或《国语集解》等权威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