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祝的意思、司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祝的解释

(1).祭祀中致祷辞的人。《清史稿·礼志四》:“司祝献酒,举神刀,祷祝。”

(2).指庙宇中管香火的人。《大马扁》第八回:“凑巧观音堂的司祝因年老不大浓睡,却起来开了庙门乘凉,且看月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祝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字义溯源

    “司”指掌管、主持,《说文解字》释为“臣司事于外者”,强调职务属性;“祝”本义为祭祀时主持祷告之人,《康熙字典》引《周礼》注“祝,接神者也”。二字组合后特指祭祀活动中承担特定职能的角色。

  2. 职官制度

    在周代礼制体系中,司祝隶属春官宗伯,负责宗庙祭祀仪轨。据《周礼·春官》记载,其职责包括“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具体涉及祝文撰写、祭品陈设及仪节引导,属于专业性神职官员。

  3. 文化延伸

    随着礼制演变,司祝职能扩展至民间祭祀活动。明代《醒世恒言》第二十卷所述“司祝焚香祷告”,反映了该角色在民俗信仰中沟通人神的核心功能。清代《帝京岁时纪胜》更记载庙会中“司祝击磬主祭”的场景,印证其社会文化影响。

  4. 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传统戏剧文本。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如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曲阜祭孔大典”中,仍保留着司祝仪轨的活态传承,成为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实证。

以上解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版)、《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及《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版)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司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祭祀中致祷辞的人

在古代祭祀活动中,“司祝”负责宣读祷辞、主持仪式。例如《清史稿·礼志四》记载:“司祝献酒,举神刀,祷祝。”这一角色在宗教或官方祭祀中具有重要地位,需通过特定礼仪与神灵沟通。


2.庙宇中管理香火的人

“司祝”也指寺庙中负责维护香火、管理日常事务的人员。如清末小说《大马扁》第八回提到:“观音堂的司祝因年老不大浓睡,却起来开了庙门乘凉。”这类职务多由长期居住庙宇的人担任,需熟悉宗教仪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史稿》《大马扁》等文献原文,或专业辞书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薄寒中人豳风兵埶伯舅裁遣颤掉弛恶传动垂仁辞邑得用鼎鱼觝戏东宫三太杜陵叟阿弥方具飞帛冯歡弹铗负芒披苇皋渚革带移孔固定资本归十归一还笔濠上甲车戛齿僥觊郊燎九九归原菌芝开先陵伐脉息曼寿媚草目的物闹忙泥途捧场翩妍皮干祈福棋工契母清古绕远儿申禁仕途经济梳篦睡功顺水天下汹汹同年会同义投状文绣院象驾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