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亦作“ 敲山震虎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 李自成 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敲山振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通过制造声势或示警来震慑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常用于比喻间接警告或威慑对方的行为。
源自古代寓言故事:某人听说山中有虎,不敢直接对抗,便故意敲击山石发出巨大声响。老虎被声音震慑后逃离,最终不费力气化解危机。此故事体现了“以虚张声势达到实际目的”的智慧。
该成语强调心理战术而非直接对抗,核心在于通过威慑达成目的。实际应用中需注意情境适配性,避免滥用导致反效果。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儿女英雄传》等文献。
敲山振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小的行动来震慑大的势力。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山,共有11个笔画。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
在古时候写成语敲山振虎时,使用的是繁体字。繁体字的写法是「敲山振虎」。繁体字的文字形状更加复杂,一般在繁体字国家,如台湾和香港等地仍然保留使用。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字形逐渐简化,其中一些字形就与古代有所区别。然而,成语敲山振虎的字形在古代与现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如何使用成语敲山振虎:
1. 在商场里,经理敲山振虎,展示了他的领导能力。
2. 公司的危机使得CEO不得不采取敲山振虎的措施,恢复市场信心。
3. 面对困难,你需要敲山振虎,发挥自己的潜力。
与成语敲山振虎相关的组词包括:振奋、鼓舞、鼓励等。
近义词有:威慑、恫吓、震慑。
反义词可能是:袖手旁观、逃避、投降等。
傲骨菜华水层峦叠嶂代谢德士堆案盈几梵亚林法益風彩風棹分治覆巢破卵歌伴攻社光学顾眄滚钩过处过谪好谋善断横恣宏义后方画拉换字文章画箧解放区鲸吸牛饮金塘揪撇可堪暌携两年两舌良医厘局罗浮客寐寤蒙茸鸣笛拇指评赞跒跁青郭曲儿诎节柔靡柔兆散对子戏神佑石沟势胜庶几乎司晨天宰头尾托谕捂盖子闲邑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