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upuncture needle] 针灸用的针
中医针灸用具。古代为九针之一,用金、银、铜、铁等制成。现多用不锈钢制造,其长度和直径有多种规格,是临床最常用的针刺工具。参阅《灵枢经·九针论》。
毫针,作为中医针灸疗法中的核心工具,其名称与形制在历代医学典籍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医学特性及操作规范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毫」 本义指鸟兽绒毛,引申为极细小的计量单位(《说文解字》:「毫,长锐毛也」)。「针」 即穿刺工具。二者结合得名「毫针」,特指针身细如毫毛的针灸用针。据《中医大辞典》定义:
毫针为古代九针之一,针体纤细,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腧穴,可施行提插捻转等手法,为现代临床最常用针具。
来源:李经纬 等. 《中医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可参考权威在线版本
形制特征
传统毫针以金属制成,现代多用不锈钢。据《针灸学》教材描述:
针身直径0.32-0.38毫米(26-30号),长度1.5-7.5厘米,针尖呈松针形,针柄缠绕金属丝便于持握。
来源:石学敏. 《针灸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摘要页
经典文献依据
《黄帝内经·灵枢》首载九针分类:
「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来源:《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籍库
重要提示:现代临床须遵循《针灸技术操作规范》(GB/T 21709.20-2009),使用一次性无菌毫针以确保安全。标准详见: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毫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但其核心解释如下:
毫针是针灸治疗中使用的主要针具,因针体细如毫毛而得名。其特点是纤细柔韧,操作时需精准控制,常用于刺激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
材质
结构
分为五部分:针尖(细如蚊喙)、针身(主体部分)、针根(连接处)、针柄(手持部位)、针尾(末端)。
在成语中,“毫针”比喻做事极为谨慎(如“如持毫针”),但此用法与针灸工具无直接关联,需根据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毫针的具体操作或历史演变,可参考《灵枢》等中医典籍或现代针灸学教材。
跋履避年才语彩战秤锤不离秤杆出车殄寇春藉达坂耽耽逐逐地砖讹兽发敕番族分离骨发荷惧歡设汇率耠子饯顶胶庠讦言髻发吉甫颂竟尉克明狂墨苦害量揆连緜里候临军对阵褵褷沦惑禄使蛮头马提灯麻絻美姐摩研母夜叉孽妾拍合培敦嫖宿平秩迁爵齐体人跧跼绕朝策融洽三袁施受曙星坛社天沟铁板通理温度无关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