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祥祭的意思、祥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祥祭的解释

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礼记·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 汉 郑玄 注:“紕,缘边也。紕读如埤益之埤。既祥之冠也,已祥祭而服之也。” 孔颖达 疏:“ 郑 云:縞,祥祭之服,据此,两经两注皆云祥祭縞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祥祭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环节,特指在亲人去世满一年(小祥)和满两年(大祥)时举行的祭祀仪式。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特定的祭礼,逐步减轻丧亲之痛,使生者的情感从极度的哀伤中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同时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敬意。

一、基本释义与时间节点

  1. 小祥:指父母去世后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祀。《仪礼·士虞礼》记载“期而小祥”,郑玄注:“小祥,祭名。祥,吉也。”表明此时丧服由重变轻,礼仪开始向吉礼过渡。
  2. 大祥:指去世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祀。《礼记·间传》云:“父母之丧……又期而大祥。”此时除服(脱去丧服),标志正式结束最隆重的丧期。

二、文化内涵与礼制思想

祥祭体现了儒家“哀有节”的伦理观。《礼记·檀弓上》提出“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祥而廓然”,强调通过时间推移和仪式规范,引导生者情感从悲痛中升华。其本质是以“吉祭易丧祭”(用吉礼替代凶礼),通过祭祀的仪式感完成从“凶”到“吉”的心理转换,实现“慎终追远”的文化功能。

三、现代学术视角

当代礼学研究认为,祥祭是周代“五服制度”的时间坐标。考古发现如湖北荆门包山楚简中的“大祥之祭”记录,印证了战国时期该礼制的广泛实践。其“以礼化情”的机制,对研究古代社会心理调节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依据: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仪礼》《礼记》原典及郑玄、孔颖达注疏,并参考现代学者徐吉军《中国丧葬史》、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等权威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

“祥祭”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传统丧礼中的含义(主要解释)

指在亲人去世后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时举行的祭祀仪式。这一解释源自《礼记·玉藻》及汉代郑玄的注释,属于古代丧葬礼仪的一部分。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部分资料提到“祥祭”可形容充满吉祥氛围的祭祀活动,用于祈福或庆典场景。

三、总结

  1. 核心含义:优先指丧礼中的特定祭祀时间,属于古代礼制术语。
  2. 扩展用法:少数语境下可能引申为吉祥祭祀,但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汉代注疏(如、7、10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凹上白蒋白身人巴渝舞陂埭变化万端不好意思参饷草缨川人次男东家处子都邑飞人非时风癫赙祭官衫古文辞类纂海枯石烂寒栗子黑绳后溲黄金分割蠖屈简讯觐接尽忠报国镌铭籧筁阔略领受名实偏美篇叶批拉俏媚洽悉凄忾轻白青殷漆作却弃扫松赏直身干绳菲侍曹黍离四值功曹袒庇天子妃头秋王正月象喙香水梨显验消釂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