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邑的意思、都邑的详细解释
都邑的解释
(1).城市。《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畴 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 畴 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 梁启超 《新民议·禁早婚议》:“其居於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
(2).指京城,京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后都邑独五夜。”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 吴宽 以为帝王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邑的解释 邑 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闷不安。 笔画数:; 部首:邑;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都邑”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历史内涵和现代意义的词汇,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含义
“都邑”读作dū yì,指代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聚居地。它既包含古代都城的概念,也泛指现代大城市或繁华区域。
二、单字解析(字形溯源)
- 都:从「邑」部,本义指设有宗庙的城池。《左传》记载“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区别于普通城邑。
- 邑:甲骨文由“囗”(象征疆域)和跪坐人形构成,表示人口聚居地,后演变为行政区域单位。
三、古代与现代用法对比
分类 |
古代用法 |
现代用法 |
核心特征 |
设有宗庙或行政中心(如京城) |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都市 |
典型示例 |
《商君书》中“都邑蹊道居什四”指城池道路占比 |
台北被称为“台湾大都邑” |
四、近义词辨析
- 都会/都市:更强调现代化特征
- 城市:中性表述,无规模或功能限制
- 京城:特指古代首都
五、经典出处
先秦典籍中已高频使用,如:
- 《商君书·算地》以“都邑”与山林、薮泽等自然地貌并提,反映城市规划思想
- 晋代袁宏《后汉纪》用“众成都邑”描述人口聚集形成城邑的过程
该词在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口语中更常用“都市”“城市”等替代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邑(dū yì)是一个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大城市或都市。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和邑,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汉字写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都邑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繁体字中,与简体字的写法相同。这种一致的写法使得繁体字在现代使用中更为方便。
以下是一个关于都邑的例句:这个都邑充满了繁华和生机。
一些与都邑相关的组词有:都市化、都市规划、都市生活等。都市、城市可以作为都邑的近义词。而农村、乡村则可以作为都邑的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